阿爾豐斯.都德《繁星》鑑賞

文\徐菲楊


何爲星夜?——“牧童”和他的仙女相依度過的時光。

何爲繁星?——與愛慕的人共賞的滿天銀華。

何爲最美的那一顆?——迷途後停落在他肩上恬靜而眠的姑娘。

都德的《繁星》所講述的牧童與他的女主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沒有濃情蜜意的表白,沒有轟轟烈烈的經歷,有的只是靜夜清風、星光燦爛,以及少年心中那如明星般璀璨而聖潔的思慕之情。


都德作爲出生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創造了不少揭露資本主義黑暗、表現戰爭殘酷、抒發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患的傳世名篇。

然而,在《繁星》中,沒有沉重的慨嘆,沒有對慘淡困窘現實的批判,向讀者展現的是柔和的詩意與打動人心的魅力。

靜謐到聽得見溪流歌唱、枝葉吐芽的夜晚,如埃絲泰蕾爾般美貌可愛的姑娘......

孤獨、寂寞的牧童內心藏着最真摯美好的情感,卻只能寄託于山崗之上;他是那樣急切而焦灼地等待着絲苔法內特的消息,也只有獨守在多日不與外界傳達音訊的牧場。

這場註定沒有結果的戀愛,恰如繁星,在東方既白時,轉瞬而逝,但永存於心間。

苔絲法內特在禮拜日爲“我”送糧,“我”歡快激動到說不出話來;暴雨後河流漲水,她不得不留在山上過夜,“我”悉心照顧寬慰着她驚惶不安的心。“我”沒有半分邪念,與她共賞雨後的星光。

“牧童的星”伴隨着“我”與羊羣的往返,“我”對“它”有着“七年結一次婚”的暢想;“最秀麗”“燦爛”的一顆,緊挨着“我”,正被我予以聖潔的欣賞和守護......


作家都德以一個小小的,再平凡不過的牧童的視角,用清淡素雅又細膩綿長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鄉間畫卷,含蓄委婉地用星星寄託這一份乾淨純潔的愛情。這來之不易的時光短暫卻浪漫無比。

普羅旺斯人愛用比喻、比擬的手法,把生活中彼此相關甚至不相關的的事物聯繫起來,正如都德將愛情與繁星結合,用星星來象徵愛情,既豐富了語言文字,又巧妙而不顯刻意地切合了主題。

人們都說《繁星》是都德最美的篇章。《繁星》爲我們呈現了多方面的美。雨後初晴深夜星空的環境之美;苔絲法內特由內而外的人物之美;牧童高貴而不摻任何邪欲的愛情之美......

至於“我”與苔絲法內特日後怎麼樣了?“我們”能否衝破身份地位的阻隔終成眷屬?這已經不重要了。都德將美好的畫卷完成落筆之處,盡是點點繁星。

這些點點繁星也許在告訴我們:

星夜靜好,今宵難忘;佳人作伴,珍重當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