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話寒食

在山西晉中的介休,有一座山叫綿山。綿山是太行山的支脈,海拔2000多米,因山勢綿亙而取名爲綿山。但讓這座山名聲大震的是後周春秋時期,一位晉臣名曰介子推,被焚此山,他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汾河驕子,忠孝聞名,留傳千古。


此山風景如畫,槐蔭如傘,古樹參天,怪石嶙峋,煙雲縹緲。巖根處有十個碧綠的石乳倒掛在石壁之上,被稱爲石乳泉。因此有‘’綿山十里山水畫卷"的美譽 。

登上峯頂,峯巒迭翠,讓人如癡如醉。在東南處草坪上立着三塊矩形巨石,據說那就是當年被焚死綿山的介子推殉難處。

介子推何許人也,火燒綿山可是一個傳說?其實這個事件在歷史上還真有據可查。在《左傳》和《史記》中確有記載。

春秋時,晉獻公死後,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都被迫逃亡在外。後來,夷吾回到晉國奪取了王位。爲了永絕後患,發誓除掉重耳,重耳無奈,只好繼續逃難。

由於重耳在晉國很有聲望,一批有才華的臣子都願跟隨着他。介子推就是晉臣中的一人,他爲人正直,而且是有名的大孝子。在古時候,百善孝爲先,忠臣孝子都是爲人所敬仰的。介子推忠心耿耿,跟隨重耳在外漂泊逃難,歷盡艱難困苦,追殺行刺。有的國家不肯收留他們,只好一路流亡。一次途經衛國,重耳精疲力盡,飢餓難忍,無法前行。衆臣子只好採集野菜,煮之讓重耳充飢。此時重耳體力不支,難已下嚥,大家都束手無策。這時介子推便用匕首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成肉湯讓重耳喫。重耳激動萬分,感激不已。連聲贊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並表示以後決不會忘記忠臣今日之義舉。

公元前636年,重耳終於回國繼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晉文公,那年他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十九年流亡生活,終於苦盡甘來。跟隨他的羣臣紛紛爭相邀功,然而重耳忘記了當年救他於危難之中的介子推。

介子推悄然離去,他說‘我寧願終生貧困,也不願貪天功爲己功’。他背上自己年邁的母親,義無反顧地進入綿山隱居起來。此後不久,有良臣提醒晉文公,當年介子推有割股之功,並告知說他已經攜老母進綿山隱居之事。晉文公聽之幡然猛醒,立刻攜衆臣前往綿山,但介子推卻無論如何也不出山相見,真乃一身傲骨。晉文公知道介子推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決定舉火焚山。他認爲如果介子推爲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會揹着母親逃出山中。可是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了。

當火把點燃山林,濃煙瀰漫了整個綿山,而介子推寧死不出山,和老母親相抱,在熊熊烈焰中化爲灰燼。讓人痛心疾首,感慨不已!

晉文公焚山時,正值清明節的前一天。後人爲了紀念這位忠臣孝子,每逢此日都不忍舉火,冷食一日。《寒食節》由此流傳下來,也有傳說,介休本不叫介休,就是爲了紀念介子推,改名介休。顧名思義,介子推在此休息也。





南宮羽齋好友評論,精彩。分享友友!

有點《徐霞客遊記》的味道,生動,條理清晰,有根有據,乃佳作也!佩服!

好友三晉凡人精彩評論,分享友友!

一短歷史敘說了三晉的典故,講述了寒食節的來歷。看古說今,去介休看看綿山,憑弔歷史人物。好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