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寒食

在山西晋中的介休,有一座山叫绵山。绵山是太行山的支脉,海拔2000多米,因山势绵亘而取名为绵山。但让这座山名声大震的是后周春秋时期,一位晋臣名曰介子推,被焚此山,他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汾河骄子,忠孝闻名,留传千古。


此山风景如画,槐荫如伞,古树参天,怪石嶙峋,烟云缥缈。岩根处有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为石乳泉。因此有‘’绵山十里山水画卷"的美誉 。

登上峰顶,峰峦迭翠,让人如痴如醉。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就是当年被焚死绵山的介子推殉难处。

介子推何许人也,火烧绵山可是一个传说?其实这个事件在历史上还真有据可查。在《左传》和《史记》中确有记载。

春秋时,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被迫逃亡在外。后来,夷吾回到晋国夺取了王位。为了永绝后患,发誓除掉重耳,重耳无奈,只好继续逃难。

由于重耳在晋国很有声望,一批有才华的臣子都愿跟随着他。介子推就是晋臣中的一人,他为人正直,而且是有名的大孝子。在古时候,百善孝为先,忠臣孝子都是为人所敬仰的。介子推忠心耿耿,跟随重耳在外漂泊逃难,历尽艰难困苦,追杀行刺。有的国家不肯收留他们,只好一路流亡。一次途经卫国,重耳精疲力尽,饥饿难忍,无法前行。众臣子只好采集野菜,煮之让重耳充饥。此时重耳体力不支,难已下咽,大家都束手无策。这时介子推便用匕首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让重耳吃。重耳激动万分,感激不已。连声赞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并表示以后决不会忘记忠臣今日之义举。

公元前636年,重耳终于回国继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晋文公,那年他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十九年流亡生活,终于苦尽甘来。跟随他的群臣纷纷争相邀功,然而重耳忘记了当年救他于危难之中的介子推。

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他背上自己年迈的母亲,义无反顾地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后不久,有良臣提醒晋文公,当年介子推有割股之功,并告知说他已经携老母进绵山隐居之事。晋文公听之幡然猛醒,立刻携众臣前往绵山,但介子推却无论如何也不出山相见,真乃一身傲骨。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决定举火焚山。他认为如果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揹着母亲逃出山中。可是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

当火把点燃山林,浓烟弥漫了整个绵山,而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亲相抱,在熊熊烈焰中化为灰烬。让人痛心疾首,感慨不已!

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忠臣孝子,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由此流传下来,也有传说,介休本不叫介休,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改名介休。顾名思义,介子推在此休息也。





南宫羽斋好友评论,精彩。分享友友!

有点《徐霞客游记》的味道,生动,条理清晰,有根有据,乃佳作也!佩服!

好友三晋凡人精彩评论,分享友友!

一短历史叙说了三晋的典故,讲述了寒食节的来历。看古说今,去介休看看绵山,凭吊历史人物。好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