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電影城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看電影成了一種時尚的文藝行爲。在春節檔電影紅遍朋友圈的輝煌時刻,深受感染的母女倆,決定告別喫喫喝喝睡睡的腐敗生活,抓住假期尾巴,手拉手,一起去跟李煥英問個好。

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春節期間想趁機去跟李煥英問好的人,都扎堆排隊了。那火熱的場面,簡直堪比往年春運。正月初六中午,微信聯繫小侄女,讓她幫忙訂購當天的電影票,結果發現每一場都滿座。於是讓她再幫忙訂初七的,萬萬沒想到,她發來的依舊是一張無一餘座的截圖。好事多磨,只能再硬着頭皮讓她訂初八中午的票了。一邊搖頭無奈,一邊翹首期待。

因爲近視加散光,不太敢在夜裏騎電動車。所以哪怕看電影這種頗具浪漫的事情,也喜歡選擇在大白天完成。這票訂得真險,幸好是早一天!初八早上就收到學校發出的通知,初九下午三點召開期初會議。

《你好,李煥英》當屬近日朋友圈裏最紅的賀歲影片。平日裏愛發朋友圈的我,看完電影,當然是圖片加文字打卡朋友圈。髮圈的樂趣在於,你可以以某一件事情爲載體,通過朋友圈的諸多評論,看到世界另一端的模樣。

電影劇情裏是時間的穿越,電影之外的朋友圈裏是地域的推移。看到我電影票顯示的35塊錢的平民價時,遠在上海、天津這些大城市的文友們都發來無比羨慕嫉妒的評論。說是他們那邊的電影票價格翻了兩三倍。他們中有不少人都是因爲高昂的票價而捨不得去看的。

幸福是一個比較級,忽而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都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而在我眼裏,詔安應該是一個最好的地方了。好吧,我承認,家鄉情結的酸味兒又難以抑制地噴射出來了。來吧,爲詔安電影城的良心票價打call。

也有詔安本地的文友在評論區裏寫到:“幾十年沒去過電影院。”我熱心地回覆到:“找個時間過來,咱們組團去看電影。忽然想起了小學時候,學校經常組織包場看電影的美好時光來。”

記憶也隨着回覆裏這些簡短的文字,被拉到小學時代了。

那時候學校會不定時地聯繫電影院,安排放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供我們包場觀看。我們都會排着整齊的路隊,從學校出發,到電影院裏,按照老師安排的位置規規矩矩地坐下。同學之間從不計較座位的好與壞,畢竟逃離課堂的束縛已經是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情了。

經常會在出發前,偷偷地塞兩把葵花瓜子或幾個糖果在褲袋裏。看電影時,揹着老師,悄悄地跟身邊的同學分享。嗑葵花瓜子的聲音,要控制好,不能比電影臺詞大,特別不能讓周圍那些沒瓜子嗑的同學聽到。不然電影結束後,定會遭到他們的吐槽,甚至一臉嚴肅地嚇唬你,要跑到老師面前告你一狀。

爲了避免他真的去告狀,給老師留下一個貪喫的壞印象。只能臉上堆滿笑容,當他的面,翻遍兩個褲袋,費力地摳出藏在褲袋邊角里的三兩顆瓜子,堵住他的嘴。然後信誓旦旦地答應他,下次看電影一定多帶點葵花瓜子,分點給他嗑。

只是下次坐在身邊的同學,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他了。在電影院裏看電影,座位都是老師隨機應變安排的。不像在教室裏,有着固定的同桌和前後桌。因爲看電影,我們也與班裏原來不太熟悉的同學熟絡了起來。

看完電影排隊回學校的路上,小夥伴們會一邊討論電影裏的情節,一邊談論觀影感受。大家各抒己見,宛如一個個小小的影視評論家。

放暑假之前,學校同樣會給我們每人發一張電影票。一般情況下那張電影票可以看八部左右的電影,記憶中大約一星期一部。假期檔電影,通常都是一些經典老片。這張暑假專場的電影票,比平時的影票要大一些。影票正面印着座位,背面用藍色印章蓋着每一部電影的觀看時間,每一個印戳看一部電影。

因爲是暑假,沒有老師組織,我們都是自發去的。進場前,工作人員會在印章上做一個已經觀看的標記,並細心地囑咐我們一定要保管好影票,告訴我們還可以看幾部電影。

在那個人人都沒有手機,家家幾乎都沒有電視的年代,看電影成了我們最爲高大上的精神大餐。而在享受大餐的同時,我們也接受了教育。《地雷戰》《地道戰》《破襲戰》《南征北戰》《戰上海》《南京大屠殺》《洪湖赤衛隊》《閃閃的紅星》《少年犯》《焦裕祿》……都是當年我們包場看過的電影。我們的愛國情懷,我們的知禮懂禮,我們的遵紀守法除了來源於老師們課堂上循循善誘的教育外,也來源於那一部部經典影片的精神洗禮。

現在,詔安電影城還是我們小時候那個電影院。經過一番精心的裝修,我們告別了當年冷板凳,坐上了舒適的靠背軟座,椅子扶手上貼心的鏤空圓形設計,方便觀衆放置飲料和爆米花。不同放映廳,不同影片,滿足不同觀衆的不同口味,讓選擇更加多元化。

人到中年,驀地發現自己就像那一座電影城。歷經歲月的沉澱,有老電影院的古樸外表。也要不斷地學習,更新內在,接納多元素,宛如電影城的內裝修。唯有這樣,纔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