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清静,戒除轻浮急躁

静,是道家不断追求的高境界。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能克服身上的躁气,我们的智慧、道德自然就会出来。

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凡遇事,须安祥和缓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因此从容不慌,便是处事第一法。

整天慌里慌张的人,多半办不好大事。人的见闻增多,阅历渐丰,人脉繁富是好事。但同时人也变得思虑过重,欲望太多,精力分散,神志纷披,则又不是好事。

如何让复杂变得简单,让纷繁复杂变得清澈,让分散变得集中?这需要静以修心,“静”,是去躁删繁,返璞归真的良方。

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和美。浮躁的人、脚步匆忙的人总是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

我们的内心时常会疲惫、会厌倦。此时此刻,最需要做的是给自己创造一个静的空间,思自己所思,做自己想做,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唯有静的时候,才是我们和自己心神贴得最近的时候。

我们或许会经历人生岁月的蹉跎和道路的坎坷,但保持淡泊的处世态度,泰然处之,就能在纷繁中找寻到超然和安宁。

如果能达到不受干扰和冲击的地步,心地便也豁然开朗,渐能近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