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世界(二)

下面將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世界概況》發達經濟體調查機構等大型國際機構發佈的發達國家名單中,共計有31個,分別是:


1)亞洲(4個):以色列、新加坡、韓國和日本。


2)歐洲(23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丹麥、瑞典、芬蘭、挪威、捷克、斯洛伐克、馬耳他、冰島、斯洛文尼亞、奧地利、愛爾蘭、塞浦路斯(地理上爲亞洲國家,但確屬於歐洲文化,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屬於歐洲國家)。


3)北美洲(2個):美國和加拿大。


4)大洋洲(2個):澳大利亞、新西蘭


以上發達國家的人均GDP相對都比較高,而且幾乎在2萬美元或者以上,當然有也一些國家稍微勉強能夠達到。除此之外,仍有幾個經濟發達的微型國家並沒有計入發達國家行列,而只能算作是小型經濟體,比如歐洲袖珍國家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士登、梵蒂岡和聖馬力諾,這些小國家事實上人均GDP都不低,尤其是摩納哥,人均GDP超過10萬美元以上,由於國家太小,各種指數計算不全,因此,通常不計入真正意義的發達國家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人均GDP高,也未必就能夠成爲真正意義的發達國家,如中東及東南亞的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和文萊等國,人均GDP有的基本上都和發達國家比肩,有的甚至高於很多發達國家。但事實上不能夠算做發達國家,因爲發達國家其中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工業也必須處於發達狀態,而這些國家是基本上依靠石油暴富,但工業相對很落後,因此,充其量只能算作資源富國。


世界上若成爲發達國家需有大致三個標準:


1)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 GDP經濟總量及人均GDP都比較高的國家,並且產業結構先進,其工農業、第三產業發達,經濟上基本上處於後工業化時代。比如日本及美國德國等,不但科技發達、醫療衛生教育發達、工農業同樣發達,不但擁有很高的經濟總量,在人均GDP上也非常高,綜合實力十分突出。


2)國民經濟國際化程度高,對外貿易出口先進的商品,在世界貿易份額中佔相當比例的市場份額,尤其是金融市場和商業機構呈現高度國際化。



3)國傢俱有較好的經濟運行機制,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並且有很強經濟調控能力等。

從上面不難看出,不管何種標準劃分,處於西歐和北美的國家,幾乎都是發達國家;亞洲的日本韓國,以色列、海灣產油的富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也位列其中,其他地區的國家大豆都是欠發達國家。


實際上,如果達到發達國家標準具有很大的難度,世界上畢竟也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國家才達到。假如要達到美國、瑞士、北歐如此5萬美元人均GDP,對於很多國家而言屬於難上加難,畢竟考察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平均水平、綜合實力。


所謂的發達國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1)發達國家,往往是指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爲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必須具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具有很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具有很高的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



2)發展中國家,往往指經濟、技術、人民生活水平程度相對較低的國家,是與發達國家相對而言。發展中國家是與發達國家相對的經濟上比較落後的國家。


3)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判斷依據是根據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如按1995年世界銀行的標準,通常是指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爲765美元及其以下的國家,這樣的國家當時有49個,其中29個是世貿組織成員。


爲何發達國家絕大多數在歐洲?


首先,歐洲大陸很早以前就進行了包括“文藝復興運動”、“啓蒙運動”、“宗教改革”等在內的現代思想解放運動,爲歐洲的經濟之發展掃平了思想上的障礙。


所謂歐洲的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的概念早在14-16世紀時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人們認爲,文藝在希臘及古羅馬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淹沒,一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爲"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尤其在16世紀達到頂峯,帶來一段重要的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重要的是,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爲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啓蒙運動)之一。


11世紀後,隨着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生活傾向是和天主教的觀念相反的。


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意大利,最先出現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現象。當時,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極其虛僞的禁慾主義,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此,文藝復興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文藝復興起源於歐洲,也讓歐洲科技在全世界迅速領先,在全球其他國家還在使用大刀、弓箭時代,而歐洲殖民者卻已經“鳥槍換炮”擁有了槍炮。尤其是歐洲進入蒸汽機時代後,其輪船運輸力更強、效率更高,殖民者可以把兵力源源不斷運往世界各地。比如英國把軍隊從南非調到廣州,甚至比清朝的陸軍從內陸掉到廣州的速度還要快。


歐洲殖民者憑藉先進的技術、領先的武器裝備,在全世界展開掠奪。儘管歐洲國家現如今已不可能再去掠奪資源,但仍然掌握現代化的技術優勢,比如德國、法國、瑞士、英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響噹噹的高科技大國、科技強國,並且在汽車、精密設備、機械、生物醫藥、材料等衆多領域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比如英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金融大國、科技強國;德國是首屈一指的科技強國、工業強國等;再比如發達國家荷蘭儘管國土面積很狹小,但它卻是世界上最大的洋蔥和土豆出口國,世界第二大蔬菜出口國,荷蘭的農業人口只有全世界的0.02%,耕地僅有0.07%,但荷蘭的農產品出口額卻據佔全球9%,全球1/3的蔬菜種子都是荷蘭出口的。


荷蘭的ASML光刻機聞名於世,不但價格十分昂貴,而且處於全球壟斷地位。當然,完全依靠掠奪只能維持一時強勢,如果科技跟不上,仍然會坐喫山空、走向衰敗的。

而歐洲的啓蒙運動,一般指發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衆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啓蒙運動以法國爲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次運動有力批判了封建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及特權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爲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


此時期的啓蒙運動,幾乎覆蓋了各個知識領域,比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啓蒙運動同時爲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並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並且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藝術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處於同一時期。



再就是歐洲的宗教改革,始於歐洲16世紀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運動,一般指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出臺爲止的歐洲宗教改革運動。該運動奠定了新教基礎,同時也瓦解了天主教會所主導的政教體系。該運動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縛,爲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和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奠定基礎。在宗教改革期間,重要的代表人物包括: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約翰·衛斯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宗教改革運動通常被認爲是現代世界的開始。伴隨文藝復興運動,科學革命及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宗教改革運動改變了西方世界的認知。


宗教改革運動最明顯的後果,是導致西方基督宗教的分裂以及各分裂教派間長期的誤解和敵意。如果從積極方面來看,宗教改革對教會生活進行了必要的淨化,對教義給予了必要的澄清。


由於宗教信仰變得更加個人化,更加私人化。宗教文化,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世俗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宗教改革真正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改變了政教合一的局面。


自4世紀基督教成爲羅馬國教以來,各個時期佔統治地位的正統教會對所謂異端一直採取敵對、鎮壓的政策。新教的路德宗和歸正宗對所謂異端也都不予寬容。


由於受人文主義的影響,新教更加重視人的個性與現實生活,並着力宣傳民主思想。在文藝復興後,宗教改革進一步衝擊了神學對科學和自由思想的禁錮及限制,尤其讓文學、藝術、科學、哲學、教育等領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次是歐洲的工業革命,這一點十分重要。因此,歐洲發達國家衆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且最具有邏輯性的解釋就是:歐美國家在世界上最早開始了工業革命。


人類經歷了三次重要的工業革命,這三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地和策源地都發生在歐美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地在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在美國及歐洲,第三次工業革命則在美國率先出現。


工業革命的本質其實是科技革命,新科技不斷湧現使得生產力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帶動了科學、教育、文化、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


簡單地觀察,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實際上就是工業革命的爆發地國家(比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要麼就是這些國家的相臨近的國家(比如西班牙、意大利、冰島等)。



值得一提的是,蒸汽革命及電氣革命的發展,改革了歐洲原有的生產方式,極大解放了歐洲生產力,讓歐洲經濟進一步騰飛。


工業革命的發展爲歐洲國家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及強大的動力。且歐洲在14-16世紀,經歷了歷史性的大變革,最先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並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累積,造就了歐洲的科技飛速發展,特別是科技發展了幾百年,因此,才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因此,歐洲的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及促進了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



再次是歐洲人擁有的冒險精神,在很大程度上爲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刺激作用。歐洲人勇於冒險開拓精神,讓歐洲率先開闢了新航線,並發現美洲新大陸,開啓了全球化的時代,使得整個世界都成爲了歐洲的原材料市場及銷售市場。


世界上一共擁有大約32個發達國家,其中,歐洲就佔到了24個,發達國家數量比例遠大於全球其他幾大洲。導致歐洲擁有這麼多發達國家的主要現實原因: 歐洲國土面積比較小,人口不多,資源也相對匱乏,天然地迫使歐洲人想方設法去研究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商品,在夾縫中求生存。而相當於亞洲國家,由於大環境更適合人類生存,於加上人口衆多,只能趨向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但僅靠低端製造業,很難成爲發達國家。


從目前情況看,之如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荷蘭、比利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其人均GDP都超過3萬美元,但排名靠前的都是歐洲幾個彈丸小國,排中第一的是盧森堡,人均GDP`超過10萬美元,排名第二的瑞士8.2萬美元,人均GDP遠超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


而之如阿聯酋、沙特等中東國家,儘管人均GDP也非常高,但他們還仍然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其主要原因在於,一些中東國家還有其他工業等關鍵性的指標,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及實力。實際上,只有各項指標都達到了,才能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除人均GDP硬指標外,歐洲發達國家還有哪些標準呢?

首先,必須擁有強大的高端製造業,比如盧森堡的第一大企業是阿塞洛爾·米塔爾鋼鐵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根據統計,阿塞洛爾米塔爾鋼鐵集團一個企業的鋼鐵產量就佔據了全世界鋼鐵產量的8%,年銷售額一度接近800億美元。



再比如發達的荷蘭工業。荷蘭ASML始終是光刻機領域的世界第一霸主,光刻機是製造芯片所必須擁有的關鍵性設備,全球掌握該技術的國家至少目前尚未出現,那麼,全球各國向荷蘭ASML購買價格高昂的光刻機,往往需要1億美元/臺左右。既便如此,能不能買到給還要看荷蘭人的臉色。


其次,尤其在能源板塊,很多國家風力發電技術大都來自丹麥的維斯塔斯的技術轉讓,另外還需要購買丹麥的風機,因爲很多國家國內還做不到量產供求。特別在農業方面,根據統計,丹麥人,一個人養一萬頭豬,一個10萬頭豬的農場僅僅就需10個農業工人,生產力十分先進。在農業種植科技方面更不必說了,幾乎全都機構化、工業化、現代化。值得一提的是,丹麥還有全世界最大的海運馬士基,羅哈羅德製藥等企業。


再者,特別是在諾貝爾獎方面,日本儘管已十分努力了,甚至於18年奪取了18枚諾貝爾獎,但美國仍然是全球獲得諾獎最多的國家,佔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強大優勢,而其餘的幾乎三分之二的諾貝爾獎都被歐洲國家奪走。特別是在二戰之前,歐洲已經是世界科技的中心了。



歐洲國家國土面積相對狹小,人口不多,資源的匱乏,氣候條件也不不突出,正是這些劣勢迫使歐洲國家天然地逆勢而動,去追求生產高附加值、高科技的產品的衝動。而亞洲、美洲、非洲等國家,相對缺乏這種天然的憂患意識。


而最近幾十年來,歐洲各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已相對緩慢,即使實施了負利率政策,也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有限。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已經過了工業化起飛的階段,獲得了大量的工業積累、經驗積累、技術積累,相信在未來世界經濟的格局中,中國最有希望下一輪的“工業革命”中獲得領先地位,但需要不斷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