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的女人們:性別不是阻礙,也不是武器

文章來源: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你一定聽過一個笑話:

老婆給當程序員的老公打電話:下班順路買十個包子,如果看到賣西瓜的,買一個。當晚老公手捧一個包子進了家門。老婆怒道:你怎麼只買一個包子?

短短60字的笑話,其實深究起來表現了許多典型的刻板印象——程序員通常是男性,程序員通常邏輯思維過於嚴謹以至於絲毫不理會生活實際需求,女性總是家中持家、做飯的那個,且易怒。

程序員都是男性嗎?女性的天職是照顧家庭嗎?女性總是不理性、易怒的嗎?

在3.8國際婦女節之際,我們找到了6位優秀的女性,她們來自大廠,在男性從業者佔比高達80%的科技領域從事技術研究工作,不僅是程序員、也是技術專家,她們蔑視一切性別刻板印象,以技術爲橋樑,成就獨立、自信、唯一的自己。

入職騰訊12年、主要研究數據分析與算法推薦的@微信數據專家研究員易玲玲 一直被父母期待成爲一名老師,大學本科專業是數學。碩士期間,她看見導師用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識別出了項目組同學寫的風格各異的手寫字,被這一技術的魅力吸引,才進入計算機行業。同樣入職12年、研究搜索技術的@微信搜索專家研究員林芬 也有相似的經歷,原本想做老師的她,在北師大讀書期間看到計算機和搜索技術的發展,開始調整自己的方向。

鑽研技術、學習理科,女孩從一開始就不被鼓勵。“可能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學理工科、投身科技領域太苦了。但其實任何領域,想要做到最好都會很辛苦”,專注於爲奢侈品品牌定製微信小程序的80後創業者@鉑森科技CEO焦中華 分析。上一代父母受傳統觀念影響,將“乖”、“工作穩定”作爲培養女孩的目標,殊不知,當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卻並非如此,如今女性既被要求有事業、又要承擔育兒責任、還要處理家務瑣事,任何一方面沒有做好,都會面臨不獨立、不顧家、不孝順等指責。

不鼓勵女性選擇理科,進入那些發展極其迅速、需要不斷學習的領域,比如金融,或科學技術,導致了現在這些領域女性偏少。在金融領域,專業崗位(如基金經理、券商分析師等)女性佔比僅25%,科技領域最受歡迎的科技崗位女性佔比不到20%,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名單中,女性甚至不到6%……

以科技領域爲例,女性從業者少,技術決策就將侷限於男性的經驗、觀點和判斷,從而導致技術社會的發展更加充滿性別偏見。而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有依靠女性不斷加入、不斷作出貢獻、並不斷髮聲讓其被看見,才能打破。

因此今年國際婦女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起了“HERstory: Women in Tech”倡議,“聚焦科技界的她力量,致力打破性別刻板印象,鼓勵更多女性進入科技領域,推動面向性別平等和技術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微信積極響應,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推出了視頻,詮釋科技領域“她”力量:

十年來,微信不僅內部女性科技工作者比例不斷升高,同時平臺也一直關注、助力女性發展,降低技術門檻,讓女性可以速學習掌握數字化技能,投身新經濟領域,目前微信生態內女性就業比例達到47.5%,真正頂起了半邊天。

十年來,微信不僅內部女性科技工作者比例不斷升高,同時平臺也一直關注、助力女性發展,降低技術門檻,讓女性可以速學習掌握數字化技能,投身新經濟領域,目前微信生態內女性就業比例達到47.5%,真正頂起了半邊天。


真正進入科技領域的女性告訴我們,所謂的性別差異,並不存在。

科學研究也表明了這一點,斯坦福大學發展心理學家艾莉諾·麥考比和卡羅爾·傑克林在《性別差異心理學》中回顧了幾千例研究,發現沒多少數據支持傳統的男女有別的觀點,男性和女性的大腦除了尺寸(男性的大腦要大一些,但他們的身體也要大一些)外,沒有明顯的不同。空間認知是被認爲“女性表現不及男性”的少數領域之一,但最新的研究指出,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因素塑造的,是可以被克服的。

也就是說,越是依靠腦力的工作,男女的差異就越小。而科技領域,正是依靠腦力工作的領域。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員Ada Lovelace,就是一位女性。目前世界上圖像識別最大的數據庫(ImageNet)創始人李飛飛,也是一名女性。

“科技工作標準相對客觀,要求100分,不會因爲你是女性就要120分或只需要80分。”@微信搜索專家研究員 林芬 說。

在微信工作,她不僅從沒感受到差異,反而從身邊的女性leader中感受到了激勵——“她們對⼯作都⾮常認真,不斷追求卓越,也激勵了我的主動性”。她主動發現用戶痛點,不斷優化微信搜索,比如她發現人們有時候很需要企業的客服諮詢服務、或者一些機構的信息諮詢,但很難搜到,於是對此做了專項優化;還有她發現小孩子使用搜索並不方便(不會打字),於是拓展了語音搜索和字詞句搜索。

早在10多年前,微信就開始研究移動端的視頻通話技術,@微信視頻專家研究員谷沉沉 從第一個版本開始就負責其中的視頻技術,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信用戶越來越多,她和團隊不斷迎接挑戰,目前團隊開發的視頻編解碼內核性能,還有微信自研音視頻引擎的性能都達到了業界領先的水平, “支撐了數億人的視頻通話、短視頻和圖片業務,還有直播。”她平靜地說。

科技不分性別,且總是公平獎賞。如今每一天,使用微信視頻通話的用戶超過3億,隨處都能聽到微信視頻通話的鈴聲,相當於@谷沉沉 和同事們的每一行的代碼,都會被執行百億次。

在測試領域耕耘十幾年的 @騰訊高級測試工程師李小琴也有相似的感受,“我用技術參與到了時代的變化中”,她說。從QQ郵箱到企業微信,她爲數個具有時代意義的產品做過測試,測試技術跟隨產品形態的演進不斷的突破和創新,一個產品版本數以千計的問題被快速發現,最急的時候3天從無到有上線了第一個直播版本,支撐了騰訊人的“雷神山”建設……

她們的成績,與環境、與努力、與團隊支持都有關,唯獨與性別無關。她們的存在本身,就證僞了女性不適合做技術,或者不合適做科研這句判斷,也是對這些聲音最好的反擊。

而面對那些女性特有的階段,比如婚姻生育,她們有的迅速調整適應,@騰訊高級測試工程師潘燕宜 如今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生育後第一次迴歸崗位工作時,她也曾有過擔心,自己能否適應?然而身邊同事的關懷和自身對工作的熱愛,讓她很順利地完成了過渡,並更重視學習的方法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以適應多重角色;有的艱難取捨,@鉑森科技CEO焦中華 在母親、妻子、兒媳等多重身份中,選擇放棄婚姻以更自在地投身事業和養育孩子中,現在她每週往返上海、北京,在上海開發、服務客戶;回北京陪伴、教育兩個孩子。也有的尚未經歷或者選擇不經歷,也絲毫沒有影響她成爲自己。

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不同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應該有。

好在,經過近年一輪又一輪的討論,越來越多女性逐漸從傳統的刻板定義中走出來,大膽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方向。選擇科技領域的女生也越來越多,@騰訊高級測試工程師 潘燕宜 稱自己所在的團隊,在產品設計、開發、測試崗都有女生的身影,而且從事測試和產品設計工作的女生比例還蠻高的。

@微信視頻專家研究員 谷沉沉 也說,去年發出的4個校招實習生offer中,只有一個是男生。“尤其在視頻技術領域,行業內許多技術負責人都是女性,圈內學術會議期間,大家還開玩笑地說起來說,這個領域,女性已經佔據上風了”。她說。

當她們走出行業,走進社會,仍然會被當作少數,被稱作“女程序員”、“女技術專家”,參與專門的女性論壇,儘管這些稱呼許多情況下是帶着善意和欣賞的,但她們本人,卻並不願意聽到。

@微信數據技術專家 易玲玲 說,自己每次聽到這些字眼,會自動忽視前面的“女”字,而只在乎“技術專家”這幾個字:“可以叫我女技術專家,胖技術專家,我不在乎,我要成爲的是’技術專家’”

科技領域的她們,以樸素的行動踐行着一種女性主義,就是忘記性別,不讓性別成爲阻礙,也不以性別作武器,專心於自己要追求的價值,以巨大的貢獻向世人展示女性的力量。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屠呦呦,疫情爆發第一時間投入疫苗研究、研究出了國內首個單針接種新冠疫苗的陳薇院士……前輩們如是,後輩依然。

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書裏說,“在一個真正平等的世界裏,國家與企業的管理者中有一半是女性,家庭事務的主持者中有一半是男性。我相信這將會是個更好的世界。

經濟學理論以及關於多元化的不少研究都顯示,如果我們能將人力和人才資源進行整體分流,那麼將會帶來更好的工作業績。……當參加賽跑的人越來越多,就會有更多的紀錄被打破,而這樣做的益處不僅在於個人取得的成就。”

未來,期待更多女性進入科技領域,打破更多紀錄,帶來更多可能。

也期待,每一位女性都找到自己的光和熱。

“當有一天,我們不再強調科技女性,或者不再強調女性,甚至不再強調3月8號國際婦女節,就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微信視頻專家研究員 谷沉沉說。

參考資料:


《重磅!<2019-2020>微信就業影響力報告》,微信公開課,2020年5月14日

https://mp.weixin.qq.com/s/-PB8T7E5S9iOpMUrEJKXiQ

《科技飛速發展的背後女性也是重要創新力量》陳曦,科技日報,2020年03月19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3/19/content_441687.htm


《2021中國金融女性生存圖鑑》,新財富,2021年3月6日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3326.html


《“女性表現不如男性”的領域,差異真的不能被克服嗎?》Andrew Curry,果殼網,2016年3月9日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1247


《屠呦呦:蒿草青青呦呦晚鳴》陳思源,央視網,2019年09年24日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0924/t20190924_524791543.shtml


《國內首個單針接種的新冠疫苗來了!安全性、有效性如何?白巖松專訪陳薇院士》,“央視新聞”微信公衆號,2021年2月27日

https://mp.weixin.qq.com/s/cPkhfmunEkqLkRX73rBsiw


《向前一步》謝麗爾·桑德伯格,中信出版社,2013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