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时常觉得孤独?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在某件事发生的时候,想分享却发现无人可分享,想倾诉也发现无人可诉说。翻遍了电话本,愣是没有一个合适的人让你尽情倾诉。

        此时,孤独如潮水,汹涌而来,瞬间淹没了那颗幼小软弱的心灵。自己犹如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找不到停靠的港湾;又如一个被世界遗弃的人,找不到那个懂自己的同伴。

        孤独偶尔地如影随形,让我们的内心烦闷痛苦。那这种孤独感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又是怎样的感觉?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当孤独来临时,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种距离感,一种分裂感,一种隔离感,甚至是一种隔绝感。比如说,深处人头攒动的热闹场合,我依然觉得孤独,这时候我们的体会就是一种隔离感,他们的热闹与我的世界无关。

        当我们做某件事情得不到亲朋好友的认同,我们也会觉得自己孤独,觉得这个世界上无人懂我;当我们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感到无聊,一种空洞,空虚又焦虑的情绪笼罩着我们。

        当在爱情里受伤,当那个我们深爱的伴侣远去,当因为各种原因分手,孤独当然不可避免地如影随形。我们会觉得全世界只剩下我们一个人,一无所依,由孤独产生的悲伤,全都涌上心头。

        其实,当所谓的孤独来临时,我们的头脑首先对它进行识别和判断,我们定义它为“孤独”,就代表着我们在对这种情绪没有任何觉察或体会的时候,就已经给它贴上了标签,我们未曾直面,就给它下了结论,这算不算某种程度上的逃避呢?

        那不如我们先去体会孤独。孤独的滋味大体分为这两种感觉:一是空虚,孤立,无可依靠的感觉;二是分裂,隔离,隔绝感。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空虚感。当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们是感觉特无聊的,我们头脑里空空的,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但是我们固有的思维观念或者认知告诉我们,这样是不对的,无所事事就是浪费生命啊,所以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或者想点什么,把自己的头脑填满,所以各种思想就趁虚而入。我们以为自己的思想一刻也不闲着,我们就不是浪费生命了。然而,恰恰我们如此应对孤独,就错失了了解和体会孤独的机会。其实,头脑那个时候就是一种空的状态,空着就空着,我们只要去觉察和体会就可以了。越想让自己忙碌,以此来逃避那种空,才是对生命真相的误解和浪费。

        那么孤立和无可依靠的感觉如何而来?我们这种寻求依靠的需求当中,其实就表明了我们是依赖的,我们是不独立的,或者说我们自身是不完整的。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充实的、是独立的、是完整的、是圆满的,我们就不会需要去依靠任何东西,也不会需要寻求他人的认同或者是肯定了。

        最后说说,分裂感或者隔绝感。我们所说的“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拥有自己的意识,我们心里都有来自你我他的分别。既然有分别,就代表着有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会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自然就会产生分裂,隔绝。然而,我们人类所有的意识是不是一个整体呢?全人类是由一个个的“我”组成的,我就是全人类,全人类就是我,那“我”们的意识自然是一个整体了。当然,这点需要我们自己去看清和探索,要不然,它就只是一个结论。

        虽然我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然而我也在探索中,对于孤独,我也只写了九牛一毛。介于个人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这篇粗糙的文章也不尽如人意,望看到的友友随时指正,让我们共同交流和学习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