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美基本法

顯美基本法是穿衣搭配的第一大法,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美的認知有很多的誤區,導致了自認爲穿得很美然而在真正懂行的人眼裏看來是“又土又俗”。

雖然有個說法叫“各花入各眼”,然而對於美還是有一些共同的認知,要不,我們作爲中國人就欣賞不動歐美的電影或者藝術。

朱光潛1932年出版過一本書叫《談美》,裏面講到的關於“美”的三個層級:實用之美、科學之美和藝術之美。

穿衣搭配的實用之美:

衣服是爲人服務的,當然要具備其實用價值。

最簡單的實用之美就體現在冬天的保暖和夏天的涼爽。

有的女孩子爲了追求所謂的“美麗動(凍)人”,在冬天穿着極其單薄的衣服,凍到嘴脣烏青瑟瑟發抖甚至流鼻涕發燒感冒,那麼還有什麼美感可言。

我是主張女孩子們在冬天一定要保暖,全身暖和的時候,人的身體纔會舒展,內心纔會幸福,臉上纔有微笑,這纔是基礎的美感。

最基礎的實用之美體現在 “遮羞”功能上,這也是人類服裝進化史的源頭,傳說中亞當和夏娃就是爲了“遮羞”才穿的衣服。

如果穿超短裙竟然沒穿安全褲,如果內衣不合身竟然從衣服外面可以看到內衣的形狀和顏色,如果身材不夠完美非要穿緊身的衣服結果讓別人看到難堪的肥肉,這些都是沒有實現穿衣搭配的實用之美。

穿衣搭配的實用之美還體現在要爲不同場合匹配不同的衣服。

家居場合就要穿寬鬆舒適的衣服,因爲人們在家裏就是要放鬆休息的;職場場合就是要穿正式有型的衣服,因爲人們在職場就是要集中精力打怪升級的;運動場合就是要穿方便活動的衣服,因爲人們在運動時要保證身體的足夠舒展;年會宴會場合就是要穿性感閃亮的衣服,因爲人們在聚會上就是要展現自己的無窮魅力。


穿衣搭配的科學之美:

公認的美學定律之一是“黃金分割”,這是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發現,據說在古希臘時期,有一天畢達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經過鐵匠鋪前他聽到鐵匠打鐵的聲音非常好聽,於是駐足傾聽。他發現鐵匠打鐵節奏很有規律,這個聲音的比例被畢達哥拉斯用數學的方式表達出來。

黃金分割是指將整體一分爲二,較大部分與整體部分的比值等於較小部分與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約爲0.618。這個比例被公認爲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爲黃金分割。

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它無論是在藝術史上,還是建築史上地位都很高,如果你度量一下它正面的寬與高,正好符合我們所說的黃金分割;著名的雕塑《斷臂的維納斯》,它的身高和腿長的比例,腿和上身的比例也都符合黃金分割;《蒙娜麗莎》中蒙娜麗莎的臉符合黃金矩形。無論是帕特農神廟的設計者,還是阿歷山德羅斯或者達·芬奇,他們都知道黃金分割,並且刻意使用了這個比例。

我在穿衣搭配原則當中一直強調塑造“高腰線”和內外層次搭配的比例,都是爲了符合黃金分割。

《審美的腦》從進化的角度講了人們對於美的共同認知,這本書的作者安簡·查特吉,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神經學教授,神經美學領域的專家。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對於美有着共同的認知,總結下來就是三點:第一是連貫性,也就是空間一定要開闊,這樣才能快速收集到周圍的信息,及時避免危險;第二是複雜性,單調的地方很容易讓人厭煩,而且也不太可能有豐富的水和食物;第三是神祕性,這意味着只要我們敢於探索,就會有有趣的發現。比如,彎曲的山路被濃霧擋住了視線,就會吸引我們去尋找後面的東西。

我在做搭配的時候一直強調“同色系”就是要增加這種視覺的連關心個;要在搭配的時候多用“層次法則”,是爲了讓整體穿搭具備複雜性;要關注搭配的細節,讓每一處搭配都值得品味。


穿衣搭配的藝術之美:

根據朱光潛先生的《談美》這本書中的說法:“在實用態度中,我們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對於人的利害,心理活動偏重意志;在科學的態度中,我們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間的互相關係,心理活動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態度中,我們的注意力專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動偏重直覺。”

可以說“藝術之美”就是無“用”之美,例如美的事物如詩文、圖畫、雕刻、音樂等等,都是寒不可以爲衣,飢不可以爲食的。

在搭配的時候我會常常建議女士們多備一些腰帶、絲巾、馬甲、飾品等“無用之物”,這些單品除了增加美感之外沒啥實用功能。

按照朱光潛的說法我們就可以理解爲什麼這些“無用之物”具備藝術之美,朱光潛說“脫離現實用途才叫美”。就如我們經常說的“距離產生美”,而這個距離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和你實用性的距離。

城裏人到了有山有水的地方覺得好美,是因爲他們不靠山和水喫飯。如果是當地的農民看到同樣的景色,想到的卻可能是翻山越嶺的勞累、耕作的辛苦、對收成的擔心,這個時候,美感也就沒有了。


顯美基本法中涉及到的7個穿搭法則涵蓋了實用之美、科學之美和藝術之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