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次搬家

上週末我又搬了一次家,從大學畢業離開學校算起,這是我這些年以來的第10次搬家。關於搬家、關於房子,還是有些想說的話。

光看數字的話,10次還真的挺多的,我想很多人也許一輩子都沒搬過這麼多次家。大致算了一下,平均每一年半換一次住處,的確算得上“頻繁”,好在即使是在如此頻繁的租房生涯中,我好像也沒有遇到過特別難纏的房東或者中介,看來在這一點上,我運氣確實不錯。很多人都覺得搬家很麻煩,要收拾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先要收拾一次,搬到了新房還得再重新拿出來一次。麻煩的確是有的,不過好在我因爲搬的次數太多,該扔的東西在這麼多次搬家過程中基本上也都扔的差不多了,所以就還好,何況還有住進新家的喜悅。

順便回想了一下搬家的原因,大多數時候還是因爲工作,住的離公司近一點,就省去了許多通勤時間,包括這一次也是一樣。搬的次數多了,加上隨着年齡的增長,也想過如果自己買了房,就不用繼續過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了。不過想法歸想法,變成實際行動還是要考慮再三。之所以沒買房,多年前是因爲買不起,現在雖然依然買不起,但關於買房的看法也的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不知道具體是從多少歲開始,我開始覺得掏光家裏幾代人的積蓄去買一套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這事極其不合理。同時隨着見識增長,我發現外國人很多都不買房,但也能過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另外還有很多我很佩服的牛人們,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刻啓發或指引過我的,我發現他們中的許多人也都是租房一族。由此我才逐漸意識到,原來買房並非人生的必選項,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另外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尤其是在選擇越來越豐富的現代社會。人生如此豐富而精彩,我不願被一套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房子所束縛。我想大概是從那時候起,我就慢慢萌生了不買房的想法。

一個想法的產生總不是無緣無故的,因此細細想來,除了上面說的這些,應該還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就是我不願當房奴。通過貸款幾十年的方式,以能買幾套房的價格供養一套房子,時時給銀行打工,這事光想想我就頭大,而且不合理,不合理的事情自然就不會去做。有那麼多錢用在哪裏不好呢,幹嘛要拿來花在房子上,我不想爲了一套房子就交出了人生的很大一部分主動權。

其次就是我關於房子的看法更多還是偏向西方人的觀點。我們中國人很容易把“房子”和“家”之間畫上等號,但其實前者只是滿足我們日常居住需求的地方,在我的觀念裏,一家人住在一起就是“家”,而不是非要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裏。何況,租房也有租房的自由,想換地方隨時可以換,自由自在,想住哪兒住哪兒,只要負擔得起。

第三,隨着閱歷逐漸豐富,我慢慢變成了一個“極簡主義者”。在我現在的價值觀裏,我覺得物品越少越好,東西越少內心反而越充盈,自己越不易被外物所累。我甚至給自己定了一個人生小目標:等到哪天我的全部家當都可以裝進一個揹包和旅行箱裏,隨時可以說走就走的時候,那我就覺得自己的物品管理做的真的很不錯了。不斷減少自己對外物的佔有慾,在我看來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最後,因爲近年讀到了一些理財方面的書籍,才恍然大悟原來房產根本不是資產,而是負債。許多人以爲買了房子必定升值,且不說這要看地段,就算是買在了潛力巨大的黃金地段,房價漲的再高,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還是用來自住嗎?你要是賣了變現,不還得另外再買一套?何況這些人當初之所以買房也根本就不是爲了投資賺錢的,但與此同時,房子卻每個月都在吸走你手裏的錢。

說了這麼多,聽起來非常像“葡萄酸心理”。的確,本就買不起房的人說自己不買房本身就沒有說服力,我在這裏也只是單純的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雖然這想法的確是真的,不真實也不值得寫出來。因此如果要緩解這種尷尬,我只能在未來的日子裏努力賺錢,然後等到終於買得起房的時候,依然選擇不買,才能證明我此刻所說的話。這事光聽起來就任重而道遠。

好在網絡可以留下許多記憶,今天說過的話可以在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以後再來檢驗真假,我拭目以待。不過也有可能到那時我的想法已經發生了360度大轉彎,站在了今天的對立面,真到了那一天我也不會因爲自己的“打臉”而羞愧,畢竟對於理性的成年人來說,因爲成長而改變想法實在算不上什麼稀奇事。

未來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