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最醜陋一幕,引200萬人圍觀:別讓你的層次,拉低了學歷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722天


01

前段時間,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好事,竟衝上熱搜,引來200多萬人的關注。

3月11日上午,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的大一學生@阿西西的聖弗朗西斯科(以下簡稱A同學),在一間教室裏發現了被遺落在抽屜的iPad pro和一支蘋果電子筆。


仔細查看後,他發現ipad內的語言設置爲英文,並安裝了很多英語應用,判斷失主可能是留學生。

於是,A同學熱心地在校內多個平臺發佈了中英雙語的失物招領,還在撿到iPad的座位上留了紙條,寫上了自己的電話和QQ號。

但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則平平無奇的失物招領,竟成了他噩夢的開始。

當天中午,就有人加他QQ,只爲辱罵和指責,批評他特意寫雙語,是崇洋媚外。

不堪其擾的A同學爲了給自己澄清,便在QQ空間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寫清楚,結果卻遭到了更多人的私信騷擾和語言暴力。

網暴的內容大多是指責A同學寫雙語招領啓示的行爲是“崇洋媚外”、“拜洋爹”。

發展到最後,噴子們竟直接根據紙條的字跡妄加推斷,默認寫失物招領的是女孩,指責其爲“Easy Girl”。

他們還推斷出,A同學如此熱情積極,主動留下聯繫方式,其實是爲了秀一波英語實力的同時獲得一個外國友人。

無奈的A同學只好再次澄清:自己是電子科大一名大一新生,性別男。高考英語146分,使用英文或者雙語留言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撿到東西熱情聯繫失主,不過是因爲物品貴重,不想袖手旁觀罷了。

拾金不昧和助人爲樂,本來是值得褒獎的好行爲,更是對一個人良好品質的溢美之詞,卻被一羣高學歷人才惡意解讀,最後上升到人身攻擊。

你很難想象,這是一件發生在985高校內的事。

有網友感慨,這些網暴A同學的人,讓他看到了985大學生最low的樣子。


02

不知道你是否發現,近幾年,整個互聯網的氛圍,變得越來越充滿戾氣。

槓精越來越多,隨便一件很小的事,都能拿來槓。

就連“結婚好”還是“單身好”這樣的話題也能製造對立,爭論不休。

去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了一個關於互聯網發展狀況的統計數據。

裏面關於網民學歷結構的數據顯示,初中學歷佔比最大,高達40.5%;高中/中專/技校佔比21.5%,小學及以下佔比19.2%;而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則分別佔比10.0%、8.8%。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不自覺地建立這樣的聯繫,認爲網絡上的槓精,一定是出自學歷不高的那羣人。

但“ipad失物招領”事件卻推翻了這個結論。有人發現,在電子科技大學的論壇上還能看到各種偏激的言論。

這些論調充斥着濃濃的自卑情緒、厭女文化、種族歧視……

從這些言論中,你或許能感受到一種和學歷不符的強烈反差。

但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爲真正決定一個人言行的,並不是學歷,而是他的思維層次

喜歡把事情分對錯好壞,而且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人,持有的是一元思維

槓精們之所以喜歡擡槓,都是基於這個一元思維而產生:在中國說英文,就是崇洋媚外;想跟外國人交朋友,就是“Easy Girl”……

在一元思維裏,事情的標準只有一個,並且這纔是世界通用的標準。

如果事情沒有朝着這個標準的方向發展,那就是錯的。

而思維層次更高一點的人,就會進入二元思維,從兩面看問題:既對,又錯;既好,又壞。

他們大多對事物有基礎的辨別能力,有理性也有同理心,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

比如,夫妻雙方常常會因爲一些瑣事引發爭論:碗有沒有及時洗,房間要不要打掃乾淨等問題。

持有二元思維的人就會知道,洗碗是好事,不洗也是好事,攢多了再洗也挺好。

實在不行買個洗碗機,或是換成一次性的碗筷,那也是一種活法。


03

比二元思維層次更高一點的,是多元思維

有這樣一個故事:

法國一位著名畫家在瑞士度假時,常常揹着畫板四處寫生。

有一天,他看到日內瓦湖邊的美景,拿出畫板就開始作畫。

畫作完成得差不多時,旁邊走來了三位女遊客,對着四周美景就是一頓吐槽:“這個地方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看啊……”

當她們路過畫家身邊時,又開始對他的畫指手劃腳:“這兒畫得不好,明明是棵很挺拔的樹,你畫得這麼歪;那裏顏色也不對,這麼藍的天,你畫得一點也不藍;還有些東西你根本沒畫進去,你看,那裏漏掉了幾個人……”

畫家沒有反駁,還根據她們的建議,對自己的畫稍稍做了修改。

次日,他去另一處寫生,又碰見了那三位女士。

女士們問他:“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在瑞士,想拜訪一下他,你應該知道他住在哪裏吧?”

畫家微微弓腰,客氣說道:“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

擁有多元思維的人,不僅能容納不同觀點,還能自動過濾掉那些對自己不利的聲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就像畫家貝羅尼,面對三位女士的業餘指點,他非但沒有以專業傲人,反而虛心聽取她們的意見。

心理諮詢師叢非從在《我真的很棒》一書中說:

在多元思維裏,事情不僅有一種視角,更有象徵、動機、原因、情緒、背景等其他視角。

我跟你爲這個事而吵,其實是因爲別的事。我在乎的是其他的說不出來的、意識不到的內容,這個事只是個出口和表象。

所以在多元思維裏,人們除了關注事情本身,更關注事情的周邊。

比如,在夫妻爭論“洗碗”這件瑣事上,除了發現對錯,擁有多元思維的人還會意識到,洗碗本身也是在表達其他的內容:

“你到底還愛我嗎?到底有沒有責任心?到底在乎不在乎這個家?你倒是洗個碗證明下啊。”


04

許多人活到三十多歲,讀了好些書,也懂了不少東西,但心胸卻越活越窄,每天都有吵不完的架,槓不完的話題。

究其原因,就是思維層次不夠高,沒學會尊重和接納不同,凡事以自己的喜好和判斷爲中心導致的。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逆火效應”,指當一個人遇到事實和自己的認知相違背時,往往拒絕接受這個事實,並強化固守自己最初的立場。

一個人的思維層次越低,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越固執。

爲避免這樣的弊端,這裏有2點建議:

培養批判性思維

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保持開放的心態,不用“100%”、“一定”、“必然”這樣的詞語來判定一件事。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48:批判性思維》中提到:

當別人提出不同意見時,請不要本能地將此視爲人身攻擊,我們要有同理心,並認識到:我們所做的每個決定,都有自己的個人印記,包括經歷、價值觀、訓練和文化的習慣等等。

不要因爲產生了討厭這個人的負性情緒,就不思考這個人觀點的合理性,如果對方的觀點確實有充分的證據,我們要勇於改變自己過去的成見。

如同菲茨傑拉德所說:一流的頭腦,是能夠同時持有兩種矛盾的觀點,又不影響其行事

和不同的人交流

哈佛大學教授凱斯·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裏提到,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通訊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於像繭一般的“繭房”中

試着打破自己熟悉的圈子,不要只和認同自己、肯定自己的人溝通,多跟不同的人交流,把自己的觀點放到一個公共場域中去討論。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發現自己的不完善和不全面之處,而不至於在“信息繭房”中故步自封。

《莊子·秋水》裏有這麼一句話:“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與井底之蛙聊海,不要與夏天的蟲子聊冰,因爲它們不曾見過海和冰,也沒有經歷過、體驗過,所以即使你講的都是實話,它們也不會相信。

這種固執,就是由思維的侷限造成的。

讀過書,見過世界,都不能等同於見過世面

真正的見過世面,是在“見過”之後,能夠張開雙耳,打開心態,對所見所聞深入思考,學會尊重和平等,做到從容和開闊

就像那位電子科大的A同學,在身陷網暴之後說的一句話,纔是985學生應該有的素質和氣度:

這個世界上區分人與人的不是性別、膚色、種族,而是品質與人格!我們對所有的人都不能缺少防備之心,但並不是說我們要用惡意去對待所有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