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知名女星自曝患暴食症,蹲着撿垃圾喫:失控的慾望有多可怕?

01

前段時間,34歲的前香港小姐亞軍王君馨,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一段患病經歷。

她說,自己因爲壓力大的原因,有段時間患上了嚴重的暴食症和抑鬱症。

一開始,她不知道自己得病了,只是總是會忍不住喫很多東西,以此來宣泄情緒。

到後來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她整天會跟自己講話,同時心裏還有一個聲音在罵自己爲什麼要喫這麼多。

每次喫完她都有負罪感,只好通過催吐等不健康的手段來緩解,但體重仍不斷飆升。

有一次,她爲了控制自己的食慾,把一盒餅乾扔進了垃圾桶裏,但仍控制不住自己。

最後,她一邊哭一邊去垃圾桶裏撿餅乾來喫,痛苦到無以復加。

很多人不能理解,爲什麼面容姣好、身材完美的她,會患上這種心理疾病?

2007年,王君馨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獲得了亞軍,但人氣和口碑都高於冠軍。

之後的她,在TVB電視劇中飾演了很多美女角色,但演技並沒有得到觀衆的認可。

事業一直不溫不火的她,面對如潮水般的惡評,壓力逐漸累積,越來越難以承受。

這種壓力讓她陷入暴飲暴食、發胖的惡性循環,她越想壓抑自己的食慾,後來越無法控制。

漸漸地,她病了,度過了十分痛苦的時期。後來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慢慢治癒好了暴食症和抑鬱症。

多少女生,因爲想要壓制自己的慾望,達到減肥、保持身材的目的,一步步患上了心理疾病。

央視之前曝光過一段視頻,讓人觸目驚心:

一位叫小敏的女孩,將塑料管插入胃裏50cm,以達到催吐的目的。

長期催吐,不但會讓身體出現昏厥、手腳發麻、胃酸腐蝕食道等問題,嚴重點的,還會導致消化道系統癌變。

而這一切,都是因爲沒能處理好自己與慾望的關係,讓慾望失了控。

02

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哪些啓示?

正視自己的慾望,慾望本身無善惡之分。

清代詩人袁枚,在《子不語》這本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和尚和老師父在深山裏修行。一天,師徒二人下山,小和尚第一次和外界接觸,看到什麼都感到新鮮,見到牛馬雞犬,全不認識,師父就一一告訴他。

忽然,一個少女從他們眼前走過,小和尚問:“這是什麼?”

師父怕他動了凡心,非常嚴肅地對他說:“這是老虎,人一旦和她靠近,就會被喫掉,而且連骨頭都不剩。”

老師父雖然給了小和尚警告,還是有點不放心。晚上,師徒回到山上,師父問小和尚有什麼喜愛的東西?

小和尚回答說:“我最喜歡的,還是老虎。”

慾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只要外界的東西,作用於我們的感官,就會引起內心的波動,某種意義上說,它的產生,不以我們的意志爲轉移。

比如說,小和尚不會因爲老和尚的恐嚇而改變對“老虎”的喜愛。

拿破崙說:“人是慾望的產物,生命是慾望的延續。”

慾望本身無善惡之分,可能會出問題的是應對慾望的方式。

迴避、壓抑自己的慾望,會給這個慾望以力量,其實反而會養大這個慾望,如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決堤,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我們要學會策略性暫停。當你在給自己的慾望下道德判斷之前,給自己一個時間延遲,想一想,這個慾望背後的產生機制以及合理性。

該冷處理就冷處理,該轉移就轉移,該轉化就轉化,該延後就延後。

接受慾望不可能所有都滿足的事實,別淪爲慾望的奴隸。

慾望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重大人生問題。很多人對於慾望的迷惑無法把握,被它所奴役,承受了本無必要的心靈痛苦。

《孟子》中有這樣的成語:心爲物役,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退居第二位,而爲物所累的慾望佔據了第一。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叫巴霍姆的人去草原購買土地,賣地的酋長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地價“每天1000盧布”。

意思是誰出1000盧布,只要他日出時從規定地點出發,日落前返回出發點,所走過的路線圈起的土地就全部歸他;

如果日落前不能回到出發點,那麼他就得不到半點土地,白出1000盧布。

巴霍姆覺得這個條件對自己有利,便付了1000盧布,趕緊在草原上大步向前奔跑。

當有人告訴他,你該往回跑,否則就來不及了,他卻根本聽不進去,只想獲得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

最後,當看見太陽開始下山,他只好拼命趕路,總算如期趕到了出發點,卻因過度勞累,口吐鮮血而死。

慾望是人的本性,它的特點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也永遠不可能都滿足。

一種慾望是向善的還是爲惡的,不取決於慾望本身,而是取決於人的思想觀念。

我們應該學會,不做慾望的奴隸,要做慾望的主人。

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