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世界觀》

作者:許澤龍


用了大概兩個月,斷斷續續的看完了這本書,看的很累,收穫也很大。

這本書說了很多東西,其中最爲吸引我的是三點:

一、世界觀究竟是什麼以及一個時代的人類或者個人的世界觀是怎樣形成的?

二、如何形成比較客觀科學的世界觀以及如何正確的檢視自己的世界觀?

三、科學體系是如何迭代的以及演化論的本質和意義?

除了以上內容,還有很多內容比如關於相對論、量子理論的探討等,我都看的一知半解,只能說是自己學力不夠,比較遺憾了。

那麼,人的世界觀形成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

我通過對書本的學習,總結了一張圖:


如圖所示,人的世界觀形成,源自於信息量,信息量是由“事實”組成的,事實中又包含了經驗事實和概念事實兩個渠道。所謂經驗事實,說的就是一個人親自經歷瞭解過的事實。而概念事實,則是我們從專家、老師、權威、家長處學習到的事實。前一種事實非常有限而且很容易扭曲,因爲一個人的實踐是極其狹窄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經歷,而且在經歷的過程中又會因爲各種原因導致自己的各種信息誤解,因此,經驗事實不足以構成現代人完整的世界觀。

因此,概念事實成爲我們構建世界觀的核心信息源頭。

這裏麪包括我們通過書本學習、專家講述、權威媒體等渠道瞭解到的信息。

我們未必能像牛頓那樣去鑽研物理和數學,但是我們會從教科書上學到牛頓三大定律,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對這個世界認知的信息源頭。

那麼,源頭出錯了怎麼辦?

信息源當然會出錯,有時候,還會錯的離譜,比如你覺得地球並不在動,因此就贊同亞里士多德的世界觀,大地是不動的,我們是宇宙的中心,曾經好幾千年,人類都是這麼認爲的。

因爲構建世界觀信息源出現問題,或者因爲信息量不夠,或者因爲信息本身錯誤,導致了世界觀的扭曲,從而進一步導致決策失誤,造成實際損失。

因此,注重信息源頭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減少犯錯的第一步。

自古以來大到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小到個人和家庭,都要構建自己有效的情報系統,就是這個道理。

接下來,通過特定的邏輯和方法的整頓,信息開始轉變爲觀點。

新的觀點要麼符合事實,要麼符合原來的核心世界觀,才能被人類廣爲接受。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所謂的觀點有兩種:

一種是符合事實的觀點,另一種是符合現有的核心觀體系的觀點。

如果符合事實但不符合現有世界觀核心的觀點,就會出現激烈的思想碰撞,導致人類思想史中各種打擊、埋沒、冷藏等等事件。

直到有一天,支持這個觀點的新信息量大量出現,才迫使人類不得不改變觀點,從而以此爲核心,重新組織世界觀體系。

當然,新的世界觀形成,還受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教育和利益立場的影響。

因此,當你要試圖說服一個人的時候,你至少要考慮四點:

一、他的信息源是什麼?

二、他的利益和立場是什麼?

三、他的原生世界觀是怎麼形成的?

四、他整頓信息量的方法和邏輯是什麼?

充分考慮以上四點,對症下藥,纔能有效的說服一個人改變他的世界觀,從而影響他的決策。

當然,替換他世界觀體系中的核心觀點是非常難的,替換周邊觀點相對簡單一些。

比如一個人原本非常信任另一個人,此時,你爲了讓他們不和,你提供了另一個人背叛這個人的新信息,不管這個信息是你看到的(經驗事實)還是你杜撰的(概念事實),都會使這兩個人的信任產生動搖,哪怕你的概念事實不能一下子起到作用,但是這樣的信息給多了,離間慢慢會起到效果的。

再比如,你希望一個採購加大給你的訂單。你可以從他的利益和立場出發,改變他的觀點,從而影響他的決策。

還有,一個學生做了一道題,這個答案得出的過程,其信息源、原生教育、立場都沒問題,但是公式用錯了,也就是他整頓信息的邏輯和方法出現錯誤,得出的觀點也不可避免的出現問題。

諸如此類,看了這本書,我們就能更加敏銳的捕捉別人觀點中的問題、漏洞,考慮說服別人或者檢視自己世界觀的時候,也就更加清晰有條理了。

最後,我經常看到有人說”元認知”概念,但是一直把握不好這個概念的準確內涵。

直到我看了這本書,才總結出所謂的“元認知”,應該就是整頓認知的認知,檢視觀點的觀點吧。這些都能通過對本書的閱讀,進一步的完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