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白啓嫺的悲慘結,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因爲去了農村

知青白啓嫺的悲慘結局,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因爲去了農村

張愛林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己是一個遙遠的話題,如今一篇《知青啓嫺被農村人設計,成爲一個農民後,結果如何》的文章,發在網上,讓人不禁想起那句熟悉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單單分柝這句真話的夲意,本人認爲,這對當時知識青年是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的,讓年青人通過勞動,瞭解佔中國人口大部分的廣大農民,他們生活的疾苦和對社會的價值。提高自身戰勝自然的生活能力,認識勞動創造財富的社會法則,還能從源頭上提高勞動人民的社會地位。而紮根農村幹革命,則是個人對號照的識高度,和執行力度,而不是個強制性的政策法規。
但文章中所描述的知青白啓嫺的結局,卻讓人深思,彷彿這一切都源於白啓嫺到了農村這個她不該來的環境中,言外之意,農民就是素質低下,文化匱乏,遠離社會文明的劣等羣體。
我真的想不明白,有的網絡平臺,對涉及到政治的敏感詞,謹言慎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此等文章卻能堂而皇之地發在網絡上,實在叫人憤慨,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指責農民的愚昧無知是時代的不良印跡,也是一些人骨子裏浮淺意識和無知的醜惡嘴臉!誰說農民就一定過苦日子,誰說農民就一定是目光短淺?評心而論,是這個社會,對於農民這個龐大羣體的投資太有限了,比方教育,社會保障等等,農民沒有豐富的物質依靠,更缺乏精神營養,只能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生計,喫穿住行以外的東西,對廣大的農民來講都成了侈品。
但這一切並沒有動搖過農民樸實善良的本性。
用“被農村人設計"這類的字眼兒作爲題目,一看便覺得刺眼,更是扎心!
白啓嫺的悲慘命運只是個例,也許只能算作一個時代的烙印和意外的小插曲,但不是全部,更不是典型。
她的丈夫也只是一個劣質的個體,並不能成爲廣大農民的典型和代表。不管社會進入那個階段,都會有好人和歹人的區別,難道如今的渣男們也是時代的產物麼?
農民,作爲千百萬年的弱勢羣體,請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理解,讓他們公平享受社會發展和進步帶來的紅利!不要再用有色的眼光簡單地把農民列入低等公民的行列!
文字是有溫度的,對朋友就應該柔和,友善,對侍醜陋和邪惡,文字就是利器!
尊重農民
重勞動者
也是在尊重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