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想出去“找死”的盲人,後來成了旅行家:《不和世界講道理》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如雷貫耳,確實沒錯。但如果你是一個盲人呢,要怎樣才能去“看”世界?所謂的“盲人旅行”是真有現實意義還是僅僅給人添麻煩?

拿到這本《不和世界講道理》時,我心裏滿是這樣的問號。作爲中國第一位盲人旅行家,曹晟康的這本書甚至不是他寫的,而是由他口述,宋瑤文字撰稿。我很怕這又是一本簡單的“雞湯書”,幸而它不是。

曹晟康從8歲遭遇車禍開始雙眼視力急劇下降,直到不久後成了一個盲人。因爲無法像普通孩子一樣生活,他飽受父親的嫌棄打罵。隨後又在事業、感情上雙雙失敗。所以這位後來的旅行家,當時出發時的初衷其實是去找死的。

但一路上的遭遇激發了曹晟康的鬥志,他決心走向更遠的地方。一個盲人,他幾乎走遍了全中國所有的省市,並用5年的時間將自己的足跡遍佈了世界6大洲。

可以想象,盲人,還是一個窮盲人,出去旅行有多艱難。他不但需要克服黑暗的恐懼,更不斷遇到過拋棄、欺騙、歧視、被竊、被搶、被人販子拐賣,幾度瀕臨絕境。好在,靠着自己的堅強與善良的人們的幫助,他一步步走過來了。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經常想起尼克胡哲,這個沒有四肢卻成了著名演說家的男人。那麼看過了尼克胡哲我們爲什麼還要看看曹晟康呢?因爲他離我們的現實環境更近,很多尼克擁有的資源他並沒有。看曹晟康,就像看到我們身邊某個盲人按摩院裏的按摩師一樣,他的特定屬性是中國平民。

如果說從這本書我得到了什麼有用的思考,總結下來有這麼幾點與大家分享

1. 保持身體健康

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尤其對於身體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會遇到更多困難。所以身體其他機能的強壯就更爲重要,我們需要別人幫助,但首先還是要靠自己。曹晟康很清楚這個道理,他不但是個強壯的人,還是個帆船帆板運動員,這讓他可以有條件出門經歷風雨;

2. 有一技之長

曹晟康這麼小就失明瞭,也沒有很好地接受學校教育,但他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憑着在貴州苗家學的按摩手藝,他才得以能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爲自己謀生積攢旅費。注意,這需要實打實的技術,出門沒人看你的文憑定價,更別想着靠自己的弱勢博取同情來謀生,那不是他人的義務,一切只看你的本事

3. 原生家庭太重要,受不了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離開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至今的經歷與所見所聞讓我對此有所懷疑。我覺得父母並非無條件愛孩子。

如曹晟康的父母,在家庭本就貧困的情況下,遇到這麼個不能幹活還要添亂的孩子,他父親滿是抱怨嫌棄,把孩子作爲發泄的渠道,有一次幾乎把他打死。

無數次我怨恨他對我的毒打,只想逃離這個滿是陰霾的家庭,離得越遠越好。

雖然曹晟康最後因爲成功成爲一名盲人旅行家,面對70歲的老父親選擇了原諒。但我想他不過是遇到已經失去了戰鬥力的敵人一樣,不再需要對抗而已。

所以,如果必要,孩子也有權利可以選擇遠離有毒父母,爲自己而活。發達國家對虐待兒童的行爲處罰是非常嚴厲的,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內部事務而已。

4. 同伴很重要,即使目標一樣,行走的方式也可能很不同,不必勉強

平時的好朋友、戀人,怎麼一出門旅行就很容易發生矛盾,不歡而散呢?因爲旅行的道路上涉及的細節很多,更容易暴露一個人的價值觀與處世方法。

旅行就是一個放大鏡,需要我們一起去並肩升級打怪。就算大家最終目標都一樣,但你想走陽關道我想走獨木橋,沒有默契,相互看不上,那對不起,我們就沒有辦法同行。

因爲旅行更注重的是過程的享受,不是趕路,人生也是如此。

5. 任何時候強加給人的善良不是真善良,只是滿足私慾

曹晟康旅行的路上遇到過無數好人,熱心人,給了他很多很多的幫助,令他深爲感激與感動。但有些強加的、控制性的“善心”就不那麼讓他好受了。

真正的善良是成全別人,而不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去勉強別人順從自己的心意。雖然可能初衷是美好的,但其中隱含的交換還是令人害怕。

這種時候,請大膽說“不”,別讓自己礙於面子成爲他人的傀儡。

6. 盲人旅行的意義,是獲取更多的信心

重點來了,盲人旅行,什麼都看不到,有意義嗎?從這本書我覺得有。

我喜歡旅行的絕大部分原因是能看到美景、獲得不同的體驗與感動,讓我更熱愛生活。

那麼如果不用看到美景,同樣可以獲得特別的體驗與正能量呢?我從來沒有想過,現在從曹晟康的口述中我發現了,一樣可以。

人除了眼睛還有其他感官,而感官之間都有着相通的連接。除了影像之外別的感覺同樣可以帶給我們想象與衝擊,產生各種情緒情感。雖然我們容易忽略它們,但從來不能否認它們的存在。

沒有了視覺,別的感官會更靈敏地去替代補充它的角色,而只要用心體會,感動一直都在。

他在書中說:雖然我不能看,但我可以聽,可以聞,可以觸摸,還可以用舌頭嘗······說不定我的旅行體會,比正常人的還要深刻呢!我的人生從此有了奔頭,我是個可以旅行的人!我要賺錢去旅行!

所以曹晟康雖然看不到,依然會到景點拍照留念,他獲取的不是視覺享受,而是自信與勇氣,讓人生有了希望有了奔頭!盲人旅行如果可以達到如此結果,誰還能否認它的意義呢?

至於給人添麻煩一說,蔡康永曾經說過:感情是彼此麻煩出來的。其實付出與得到同樣可以給人帶來愉快與滿足,相信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哪裏都不缺。

7. 一個地方的好壞取決於那裏的人

曹晟康在本書中講的這句話我非常贊同,尤其盲人看不到世界,那他對別人的善良也會特別看重。其實他講出了很多健全的旅行者一開始會忽視的問題:人需要大自然的美,更需要人類之間的博愛。

所以一個好地方,它必然需要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城市再美,如果你偶然遇到的是邪惡的人,那留給我們的只有厭惡。

最後的忠告:盲人旅行也要看具體情況

雖然曹晟康成爲了一個盲人旅行家,但他的成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複製。

我個人覺得,曹晟康是8歲以後才逐漸失明的,他並非天生盲人,他的腦海裏有對世界形象、顏色的記憶,所以可以通過別的感官和他人的描述,運用想象力“看”世界。對於天生盲人來說,就另當別論,不要一味模仿了。

並且接近世界的方式很多,比如廣播、智能手機、人與人的真誠交往都是通往世界的渠道。

曹晟康用行走成爲中國第一位盲人旅行家,而更多不具備條件的殘疾人也可以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行走和旅行。只要有夢想、敢於行動,那哪怕失明,哪怕沒有腳,你依然有路可走,用你的心走。

後記

《不和世界講道理》,這個書名很不錯,因爲世界哪有什麼絕對的道理與公平可講。這不是一本雞湯類書籍,曹晟康的語言也並不華麗,但它是真實和真誠的。無論你有過怎樣的經歷、面對怎樣的困難,都可以看看從中是否能得到一點啓示與力量。

泰戈爾說: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

明天,你將帶着什麼行走呢?看看這本書再出發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