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0---骨灰鑽

      近期《你好,李煥英》熱映,“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成了人們熱議的內容。

       憶往昔, 一些微小的印記,像聰明而尖銳的鉤子,牽引出心中纏繞的絲線,若干年前,與寧娃在建東小區散步,寧娃將一個東西慢慢塞入我半握的手中,低頭一看,一張糖紙。平時,婁老太習慣了接應寧娃的垃圾,那天有意無意的寧娃完成了對我的試探,讓我做母親的模糊意識慢慢變得清晰。我錯愕的應激反應:爲什麼把糖果紙丟給我!再思,哦,我得做孩子的“垃圾桶”。這個讓我記憶的素材,是思維和意識轉變的開始。

       我也曾是一個花季少女,一直受父母的寵愛。從幼稚到成熟,大抵是從創造了一個新的生命開始,呵護、陪伴、包容凝結在一個個日出日落的舊時光裏。

       那些中招考試前做出的拿手的咖喱牛肉,黃豆豬腳、啤酒鴨、皮凍、可樂雞翅,油餅,每天被寧娃開心的返校後炫耀着緩釋自己的升學壓力。。。陪伴成了最長情的告白。

       某日,寧娃在學校宿舍裏與同學聊起了死亡。有些希望海葬,有些希望有一天將骨灰灑入太空。天馬行空的想法中,孩子們沒有對死亡這個話題的恐懼與哀傷。寧娃說:他要將自己的骨灰做成骨灰鑽石留給自己的孩子。骨灰鑽和天然鑽石有着相同的物理性質,光學效果和化學組成,而且有更具意義的碳來源,它的品質完全可以和珠寶陳列櫃裏面的鑽石媲美。

       骨灰鑽,是用骨灰合成的人工鑽石,其技術原理是基於鑽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而人體骨灰和頭髮中也含有碳元素,通過萃取骨灰中的碳元素,然後在一種特製裝置中模擬地底下超高溫高壓的環境,使萃取出來的碳原子之間的化學鍵斷裂後再重新組成金剛石的結構,形成鑽石。

       聽着寧娃的介紹,我說:寧娃,等我百年之後,做成骨灰鑽吧,送給你。寧娃沒有傷感的回:“好的。當一切都謝幕,這許是留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人的死亡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生理性死亡,然後是社會性死亡,最後就是徹底的消失於這個世界上。生理性死亡,就是自己肉身的死亡,社會性死亡,就是沒有人再記得你,而徹底消失,那就是從來沒來過這個世界。我從來沒有想過如何與這個世界最後的分別會是怎樣,一想到再也沒有記憶、靈魂,腦子就會被黑洞吞噬。至少現在,記錄與寧娃的相處時光,這樣的經歷,用它作爲一種愛的神祕語言,尋找失落的生命力量。

      《你好,李煥英》,記錄了孩子對母親的思戀,寧娃亦曾說過: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初看此片未約寧娃,淚眼婆娑後,在假期決定陪兒子二刷,片尾,我隱約看到寧娃眼角的溼潤映襯了我內心的烏托邦。

       在兒子面前,母親永遠是一個堅強的角色。我也願意給予孩子更多的溫暖懷抱,不必過早體會社會的愛恨情愁與複雜性。直到某一天,化爲那顆“骨灰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