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寓華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要如期而至。每年臨近清明時節,心中總會纏起淡淡莫名的哀愁,雖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一直在心頭縈繞、糾纏。臨近清明時節,總會讓人想起一些過去的事、逝去的人,裝載起千絲萬縷的思念,並彰顯出淡淡的憂傷。天上月圓,人間月半,緣起緣滅,夢中變幻。曾經的回憶,美好的記憶,刻印於腦海。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更令人振奮。寄託哀思,弘揚情感,譜寫華章。可以說,清明是先烈的精神再一次洗滌我們的心靈;清明是先烈的事蹟再一次堅定我們的行程;清明是先烈的靈魂再一次保佑我們的安寧。正因清明,助我們堅定信念的力量,讓我們發現幸福的燈塔,令我們看到路面的寬廣。

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這樣一個人,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卻堅決不顧家人反對,託着自己年邁的身軀依然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生活並不寬裕的他,卻僅憑一輛三輪車,十幾年間先後捐款高達35萬元,幫助三百多個貧困孩子圓了上學夢。真乃平凡之中顯高貴,持久之中見博大。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凡人善舉,令人由衷佩服、肅然起敬!他就是白方禮爺爺,一個雖已離世多年,卻依然讓世人敬仰、感懷的普通人。

飽含對白方禮爺爺的敬仰之情,值此清明時節蒞臨之際,我同天津數十位志願者,共同相約於天津憩園,緬懷老人,傳承精神。今日的清晨,濃霧瀰漫,微微略顯絲絲寒意,翻騰繚繞的霧氣,宛若一層稀薄的紗巾在天際間編織成乳白色的精美卷軸。灰色的濃霧瀰漫了大地,紗巾騰空而起的氣流,彷彿在雲霧間輕輕盪漾,掩蔽起自然界冷暖變幻般神祕的色彩。望着神祕的濃霧,宛若給我們今日緬懷之行,更增添了幾許淡淡追憶的味道,幾抹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清晨7點20分,來自天津純懿公益幫扶服務中心一行17人,與來自天津城建大學的8名學生,共計25人相約於天津憩園,正式開啓今日緬懷之旅。天津憩園坐落於天津市北辰區鐵東路東側,西臨天津市烈士陵園和第一殯儀館,是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民政局管理的安置骨灰的大型生態墓園。漫步其中,發現墓園設計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築元素、自然與人文達到了完美統一、和諧共生。園區內種植各類植物、花卉、草坪,加上獨特的雕塑、園林、建築等各色要素有機結合,移步換景,曲徑通幽,彷彿置身於江南美景之中,使人身心怡然,整體格局更是既彰顯出感恩與懷念之情,又映襯出傳承與發展之慾。

我們一行25人,由天津憩園北門而入,沿着毗鄰北門的亭子,邁步走進一段與亭子相鄰的園林走廊,不出數十步,通過走廊一側的林間小道,便依稀可見交替掩映於各類植物、花卉、草坪之間的白方禮爺爺墓地。掩映於走廊一側的白方禮爺爺的墓地,與天津憩園北門遙相呼應,在各類植物簇擁之下顯得分外奪目芬芳。墓地由白方禮爺爺一人高半身銅像和一面白方禮爺爺生平紀念碑組成。一人高的半身銅像,可以看出白方禮爺爺身上穿着質樸的衣服,露出慈祥的笑容;另外一部分爲基座,刻印上“白方禮,1913-2005”兩行白色字體。銅像旁邊豎立一座由天津市民政局於老人離世時雕刻而成的半山形狀的“無私奉獻紀念碑”,紀念碑上短短數百字的文字,簡單精悍的概括出老人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早上七點半,一行25人的祭掃團隊,每人胸前佩戴一束寫有黑字“哀思”的白花,手中持有一株白色菊花,排成一隊,順着走廊延伸出來的林間小道,依次來到白方禮爺爺墓地前。在一名志願者的主持下,2021年白方禮爺爺清明祭掃儀式正式開始。儀式第一環節,志願者們心懷敬仰之情、心立感恩之念,洗刷白方禮老人的雕像、墓碑,經過洗刷後的白方禮老人墓地,在兩側植物的掩映、若明若現的陽光普照之下,愈發顯得炫彩非凡。洗刷結束,在低沉舒緩的哀樂伴奏下,全體肅立,致敬默哀,短短几分鐘讓我們深切感受老人偉大且平凡的一生。接下來由志願者代表敬獻花束,並將我們每人手中菊花依次靜放於老人墓地中央,全體人員鞠躬悼念,表達我們晚輩對於老人的深刻緬懷敬仰之情。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有句話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白方禮老人雖已離世多年,然老人的精神卻並未過時,無時無刻不在激勵着我們。出生於1913年的白方禮老人,恰逢動亂年代,缺少知識哺育的老人,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苦盡甘來的老人,爲了幫助貧困孩子,不但把自己全部積蓄捐贈出來,更是不顧家人反對,無論生病、寒暑,均一如既往靠騎三輪車掙錢資助貧困孩子。作爲年輕一代的我們,現如今已很難想象,老人如何做到每天只需一個饅頭、一碗白水,竟然憑藉一輛三輪車,可以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裏,捐款高達35萬元,資助三百多貧困孩子完成學業。

可以說,白方禮老人爲學生們捐助的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雙腿一腳高一腳低踩出來的。沒有節假日,無論早晚,不分寒暑春秋,老人均櫛風沐雨、寢苫枕塊、襤褸篳路、披荊斬棘。35萬元的捐贈,三百多學生的資助,更是老人一點一滴用汗水積攢出來的。由於年歲的增長,包括老人家人在內的所有白方禮老人身邊人,無一不勸說老人,讓老人放棄捐助,或者放棄風雨無阻騎三輪車。然而老人不但沒有聽取意見,反而把自己僅有的能爲別人閃耀的一截殘燭全部點燃,並且燃燒得如此明亮,如此輝煌。白方禮老人曾不止一次說道:“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係,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錢到學校,有書可以讀就行!

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時代,正因爲白方禮老人那顆無比淳樸而又高貴的靈魂,用行動和一生詮釋了大愛無疆、大愛無言、大愛無聲的真正內涵,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希望之光。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慈愛、善良、堅持、奉獻的老人,很難想象他的個人生活儉樸近乎乞丐,個人財產更是近乎沒有。臨近人生終點的白方禮老人,再給一所學校捐出自己最後一筆款項時,這麼說:“我幹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後的一筆錢。。。”這是一筆裝在鐵飯盒內,用無數一角、兩角拼湊出來的錢,在場所有人看到後無不爲之動容。病重期間有人問老人,假若還讓老人選擇,是否還願意騎三輪車,是否還願意捐助貧困孩子。白方禮老人義無反顧的說道“願意”。2005年時年93歲的白方禮老人因病離世,而老人留下的最後遺產僅有三件東西———三輪車、收音機、小黃鶯。

物質遺產雖微不足道,白方禮老人給留下的精神遺產卻彌足珍貴。總有一種平凡,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助我們溫暖前行!今天我們一行人來到白方禮老人墓地祭掃,儀式雖簡單,時間雖短暫,然我們感受到白方禮老人的精神卻遠不止於此。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得是堅持做一輩子好事。慈愛、善良、堅持、奉獻的白方禮老人,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精神抖擻,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探尋希望。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時代,信仰漸漸迷離,何爲“正義”、何爲“良知”、何爲“愛心”,成爲每人深刻追尋的印痕。

聆聽白方禮爺爺的先進感人的事蹟,激勵啓發我們逐步探尋到那份屬於自己的正義、良知、愛心,那份獨特的印痕,那份特殊的力量。老人身上看似普通簡單的信仰,卻異常困苦艱難。這個信仰是隱藏於我們每人內心深處最簡單、最直接,卻又最複雜的信仰,而這便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今天當我們每人手捧鮮花,敬獻於白方禮老人墓地中央時,此刻傳遞更多不在是一朵普通的鮮花,而是傳遞人間的信仰,傳遞愛心的精神,傳遞正義的公道,傳遞良知的迴響。

一束鮮花,一抹溫暖,一記回聲。白方禮老人雖已離世多年,然他的精神卻永不消滅。作爲白方禮爺爺的晚輩,感恩爺爺爲我們做出的無私奉獻。精神永駐,薪火相傳,雖不及老人,然我們卻已經行走了一段時間,用急匆匆的腳步,丈量出衆多美好的藍圖卷軸。很榮幸我們可以接過白方禮老人的接力棒,成爲“白方禮們”其中一員,爲了愛和幸福,更爲了信仰與良知,我們也必將描繪出嶄新的畫卷,讓薪火繼續相傳,永不停歇!

如今的社會,不斷彌散着諸如等有錢、有時間後再從事公益等論斷。殊不知,錢與時間只是一個輔助條件,卻不是必備條件。白方禮爺爺,一個將物質生活上的慾望壓榨到最低點的平凡老人,卻把道德、責任、善良、正義、良知、愛心等釋放到最高程度。他一生不求任何回報,沒有錢、沒有所謂的空餘時間,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貧困孩子,展現了樸素和真誠的高尚情懷,這便是信仰和境界的完美詮釋。

站在老人墓地中央徘徊許久,或生或死,也許早已命中註定。然逝者如斯,生者爲此沉寂,必當繼承逝者精神。追逐逝者的腳步,學會無畏,學會堅強,勇敢面對,不怕謾罵詆譭,不怕沉淪挫折,像戰士那樣無畏去戰鬥,接受屬於我的正義、愛心、良知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樣的我。

薪火相傳,“白方禮們”必將得以永遠傳承不息,譜寫出璀璨華章。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