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語文:深深淺淺之間》—如何上好自讀課文

久聞肖培東老師的大名。去年買了他的第1本書《我就想淺淺的教語文》,看了幾篇,對他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朗讀帶領學生,體會情感,理解文意有深刻的印象。但因爲不熟悉高中教材,加上沒有花太多時間仔細品讀,印象也就停留在這裏。今天讀肖老師的新書《語文:深深淺淺之間》,終於悟到肖老師的“教”藝高深。

還記得19年第一次教語文,第二週就是我的公開課。爲此精心準備了一堂課——《雨的四季》。爲了。能夠表現好提前做了很多的功課,把文章裏的所有修辭詞全部找出來做批註去學習,想設計好如何教給學生。他這課結束還有一部分沒講完,當時感覺作爲一個非專業的教師,能把這麼多修辭講出來,還覺得自己挺厲害。講完課後師父和我說:“作爲新人來說,講的不錯,只是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完全由老師去講解,而且講了很多的知識點,這不符合自讀課文設計的理念。”於是開始學習,讓學生用前期學過的方法去讀課文。最後自讀課文就上成了類似於對前幾篇文章學習內容的檢測考驗。比較少深入去挖掘自讀課文本身的價值內涵。

自讀課文到底該教什麼?怎麼教呢?

一、教什麼?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感言中,肖老師這樣說“教參給出了這樣的教學重點,繼續練習默讀,在整體感知文章瞭解基本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爭取提高閱讀速度並勾畫出關鍵語句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寫,把握人物心理成長的過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並實踐課文所探討的人生經驗其中默讀是單元閱讀學習方法,心理描寫是這篇文章最重要的寫作特徵,探討人生經驗是讀者閱讀感悟文本的內蘊,編者導引,學生需要,適切的教學內容如此而來。”

在準確清晰的把握編者意圖,理解本文的教學目標後,就可以設計教學內容。

二、怎麼教?

確定了教什麼,接下來就需要確定怎麼教。從肖老師的教學課例中我學到兩點:

(1)用好助學系統

讀肖老師的教學課例,印象最深的就是充分應用助學系統。

比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肖老師先指引學生閱讀“閱讀提示”,明確本文的學習方式是“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標誌事件發展和描寫“我”不同階段心理活動的語句,試着複述這個故事。”按照這個方法循序漸進的帶學生深入文本。同時充分的選取有價值的批註思考並模仿,繼續補充批註。

在《一顆小桃樹》課文教學中,肖老師把書中的五處旁批都呈現在屏幕上,通過五處旁批來架構起整個課堂。

(2)充分朗讀,有感情地朗讀

看肖老師的課例朗讀,貫穿在他每一次的課堂中,比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示範朗讀出“我想調頭回去”的害怕感;在《老王》中朗讀並補充楊絳和老王對話是的神態表情語調;在《紫藤蘿旁瀑布》中讀“彼此推着擠着”……

在朗讀的過程中,肖老師把學生帶入作者的情感深處,和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課怎麼會有學生不動情呢?

當然肖老師在課堂中機智的應對突發狀況,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中深潛等等精彩,我現在還只是隱隱地有所感覺,尚不能真正領悟,更別說做到了。

現在領悟到的只是淺淺的術的層面,要學習的還有太多太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