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刻录机(140)——春日絮语系列

春日絮语(41-43)

41

昨日寒冷异常,一下子似乎进入了冬季。如果说前夜是安静地听雨,那么昨夜则是在静谧中听风。在房间里听着这风声,仿若鬼哭狼嚎一般。这风声仿佛在夜里呼唤着什么。

其实,昨夜在车等车时便感受到了异常的风声了。当我站在站台,看着路旁在疯狂摇摆的树枝,我忽然意识到了寒冷,而当我听到身后边奥海楼盘里,狂风穿过还未完工的高层建筑发出的声音时,我居然感觉到了一丝莫名恐惧。那声音,仿佛宇宙中的某个巨洞在吞噬着什么,又仿佛又无数的幽灵在某处发出阴森而幽冥的嚎叫。

夜晚躺在床上,妻刷着抖音,而我,在看完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之后便安静地躺了下来。在与妻闲谈了几句之后,妻交代我要早点睡之后便侧过身去,裹着被子,很快便酣然入睡了。而我,在放下手机之后,却依旧听着那风声难以入眠。

我想起了武县农场里的风声。武县农场里很少有这么大的风,只有在台风登陆之后,武县才会出现这样的大风。而武县的大风应该是比此刻的风要剧烈的,因为我在大风后的第二天在农场里看到过大树被吹到,大棚被刮破,而城市里,我却并未看到有任何一颗树被吹到。

但是城市里的风声却是与农场里不一样的,农场里的风声伴随着树枝疯狂摇摆的声音,伴随着呼呼的嚎叫,而城市里,城市的楼群仿佛给大风安装一个口风琴的组件,那风在楼群中间刮过时,那声音更像是某个巨人在吹着天地间的巨大口哨一般,听着怪瘆人的。


42

今日清晨的大风依旧还在继续,不过没了昨日的那股子狂劲。可当你走在路上,那风夹着雨沫子打到你的脸上时,那种寒冻的感觉依旧立马让你仿佛进入到了寒冻腊月一般。

行走在公司园区,潮湿的空气中带着花的味道。不过,并非花的香味,而是花在土地中开始腐烂的味道。而从味道来分析,这腐烂的花的味道大抵是那些大朵大朵茶花的不会错了。

清晨从办公楼门前经过时,看到海棠花又落了一地。小小的花瓣儿掉落在青绿的草地上,雨水将它们融入在了一起。我想,在这春日里,可以与樱花来比一比浪漫的,唯有这海棠花了。海棠花有着与樱花类似的艳丽,都属于娇小,精致一类的花种,它们展现给人都是一种娇人,可爱,令人不由得心生怜悯。特别是在这雨中,看着散落在海棠树周遭的花瓣,再看着雨中挂着水珠儿的花朵,枝叶还有枝条,海棠树此刻看起来是那么娇艳动人,楚楚可怜。

也难怪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拿着海棠花来刻入自己的多情善感之中了,我想李清照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罢!


43

简单说一说这几日看的两本书的感想。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黑塞的《荒原狼》。

我看的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是属于修订过几次之后的版本,应该也是最终版本了,全书共四十多万字。最开始的版本是只有十几万字的,后来增加的几十万字更多是对那个村庄的补充,更多的也是回忆。

其实,说真的,我更想看到的是那个只有十几万字的版本。不过,一切随缘吧,能够看到一部分节选也不错的。读完《一个人的村庄》总会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个荒僻,荒凉的村庄,再加上那个年代的贫穷,人们的生活更是艰辛不已。而那个想象的村庄中,墙,低矮的土房,榆树,沙土,风沙这些印象是主题,也成了我想象那个一个人的村庄的主要组件。

孤苦,苍凉,却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色调的描写刻画出了生命的厚重,生活的不易。如要我说,村庄的荒凉以及新疆独有的特色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作者那颗善于细致观察以及用心感悟生命,生活的灵魂。正是有了作者那样的灵魂,才能让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一片生活在那片荒凉之地人们生命的厚重,也才会触及到读者的心灵。否则,我想那片荒凉之地就如同北极的荒凉之地一般,也只是一个人们常识里认知里地球上一个荒凉的存在而已,并不能带给人们生命的厚重感,带给人以感动与感触。

黑塞的《荒原狼》,说起来这部书意识性比较强,隐喻也很深。虽然我将故事的内容看明白了,可是对于其中的隐喻以及深意我却是一头雾水。其实,作者在一开始时提到荒原狼精神世界的内部斗争,这点我还是颇有感触的。我记得刚开始痴迷上写作的时候,那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精神的争斗,各种思想在脑海里争斗,无法让自己的精神上安静下来。不过,当进入到荒原狼的世界里,特别是进入到魔剧院里,进入狂人模式中的种种不可理解的描述时,我能联想到的是他对这个世界战争的控诉(在第一个魔剧院中可以任意地杀人,并且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杀人,仅凭自己的快乐杀人),而后续那些比如说因情而杀人的那些剧幕,我则更倾向认为是作者对人性深处的一些思考,或者说那个时代人们活着精神上的痛苦。

当然,《荒原狼》作为黑塞的一部重要的著作,我想肯定有它的背景意义,也一定有很多人对此深有研究。不过,碍于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扩散阅读了,我也就仅仅写一点自己的见解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