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做了這三件事 一、明確定位 二、優化認知 三、調頻心境

如果你人畜無害的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走過來打你一巴掌你會怎麼辦?

A 、認慫趕緊離開,以防挨第二巴掌;

B、立刻一巴掌還過去,以牙還牙;

C、問清楚爲什麼被打,是自己的問題改,不是自己的問題就得讓對方有說法。

這三個選項,哪一個是你的選擇?

你以爲這只是你面對這一巴掌時的選擇嗎?

不,這是你日常對人對事的反應模式。

我們常說行爲的背後是習慣,那麼,習慣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習慣的背後是一個人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

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突圍》這本書告訴我們“心智模式是一個人對人、事、物慣有的態度和看法”。

心智模式是一隻看不見卻又時刻影響我們的手,它時刻影響着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選擇和行動。一個人想要成長,必須打破原有心智模式的限制,建立新的心智模式。

成長的過程,就是重構心智的過程。

如何重構心智模式呢?《心智突圍》中給了我們三個突破點:定位、認知和心境。

一、明確定位

這裏的定位是指個人定位,也就是你希望成爲怎樣的人,過怎樣的人生。

2017年的時候,我一直困惑於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麼,那種感覺特別憋屈,就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但是卻不知道朝哪裏使。

定位決定了一個人前進的方向,方向對了纔是努力,而且是精準努力。

定位不清,就像航行的船隻沒有方向,只能四處瞎轉悠,卻無法到達理想的彼岸。

定位清晰的人,可以心無旁騖的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可以比方向不清的人更快速的達成目標。

明確定位需要從挖掘自身優勢、明確角色身份和尋求他人需求三個方面着手。

我們以前講木桶理論的時候,總是說短板會影響一隻桶裝水的量,一個人想要進步,一定要把自己的短腿補上。這個理論可能用於學生學習更適宜。但是一個人的成功,一定是盡大可能的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利用優勢達成目標。因爲優勢就是一個人的能力所在。

找到自身優勢,我們需要問自己:

我如何利用這個優勢,結合市場趨勢,創造價值,滿足社會需求?

這是一個確立身份和價值點的探索。我們只有明白自己想成爲一個什麼身份的人,並且結合社會需求,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點,才能爲我們的目標賦予使命。自以爲是的價值並不重要,別人認爲你有價值纔是重要的。

最好的定位,一定是自身優勢、個人目標和他人需求三者的統一。

人生在世,不自己定位,就被人定位。

二、優化認知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認知能力的差異。

什麼是認知能力?

《心智突圍》的作者Windy Liu認爲:

所謂認知能力,就是你理解信息、整合信息、解讀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共享單車沒有出現的時候,幾個天使投資人和工業設計師聊天時,有人提出,能不能做一個大家可以自由借還的共享的自行車。

討論下來,大多數人都覺得點子不錯但可行性不大。有一個人卻去做了,然後成了摩拜單車的創始人。

後來美團以27億美元的作價全資收購。

估計當時參與的很多人都後悔自己浪費了一個好點子。

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這些決定,就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

認知是所有行爲的內在邏輯,想要實現心智突圍,必須優化認知。

人的認知狀態分爲四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95%的人處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即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啥都知道,不知道自己其實知道的很少——這是自我認知升級的死敵。

承認自己的無知,是認知升級的起點。

只有1%的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而這纔是我們認知提升的終極目標。

如何提升認知,《心智突圍》中給出了很多方法,比如自我學習、刻意練習、交流、改變固有思維、破局思維等,而且每一種方法裏面,都有具體的措施,讓你讀完就知道怎麼用。

比如大家熟知的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每個成長中人耳熟能詳的詞彙,可是如何刻意練習,很多人都沒有頭緒,但是書中作者卻將刻意練習的過程分爲三道工序。

1.編碼

每個人對知識的編碼不一樣,作者是按照自己的編碼對知識進行闡釋,學習者想要學習新知識,首先要自己接觸,理解是什麼、有什麼用、如何用,要有自己對新知的解讀,形成自己的感知和記憶。

2.鞏固

鞏固就是反覆通過回憶、思考、練習等重複性動作,將獲取的新知由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讓新的模式、方法、動作等成爲直覺反應而不需要大腦刻意調取。

3.關聯和檢索

所謂關聯和檢索,就是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聯繫起來,用於各種場景。關聯和檢索的越多,運用的也熟練,越能成爲直覺反應。

經過這三步的刻意訓練,我們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實現從理解到重構到實踐的過程,才能真正內化成爲我們自己的東西,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認知,最終形成系統化的心智模式。

除了這三道工序,作者還介紹了刻意練習的基本原則,工序和原則結合使用,效果翻倍。

書中每一份提升認知的方法背後,都有這樣具體可參考的工序和原則,以及案例說明,非常詳實而且容易操作。

三、調頻心境

作者認爲的心境是一種內心秩序和生活態度。

所謂調頻心境,就是在不同的情況下,轉換不同的心境模式,讓自己能夠解決同外界的衝突,保持內心世界的平衡,最終構建不念過去,不懼未來的內心世界——這也是高手們的強大內核。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會是一路挫折的,人生總會有起有伏有高峯有低谷,在不同的人生狀態下要有不同的心境來面對,這樣才能讓我們與這個世界更好的相處,才能保持內心世界的平衡。

針對不同的心境狀態,作者都給予了不同的建議。在剛剛過去的2020 ,人們經歷了疫情的各種困苦,失業、病痛、離別......所以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人身處逆境時應該調頻的心境。

逆境下最應該具有的心境模式,就是堅信“每個人都有選擇一己態度的自由”。

對此做的最好的非意義療法的發明者維克多·弗蘭克莫屬。

弗蘭克身處集中營,不僅要乾重活,而且隨時有被處死的危險,但是他認爲,雖然他無法控制所受的折磨,無法決定何時面對死亡,但是他依然有選擇如何面對這些困境的自由。

因爲這樣的頓悟,他開始選擇積極面對困境,把監獄生活當作學術研究的契機。

中國有句話叫“怎麼過都是一天”。我們無法改變這“一天”,但是我們能夠決定自己以消極還是積極的態度過這“一天”。

如何讓自己在逆境時也能自由調頻心境呢?

1.當下不雜

遇到事兒,快速整理自己的情緒,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努力應對困境。

2.事上磨練

把困境當作磨礪自己的機會,在行動中磨鍊自己的心智和能力。

3.積極主動

凡事積極主動,只有積極行動起來,才能從困境中突圍。

艾利斯的情緒ABC理論認爲,影響我們心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

只有擁有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低谷時,我們纔不至於一蹶不振跌倒谷底,而是絕地的反彈跳得更高。

沒有明確的定位,就沒有前進的方向;沒有優化的認知,就沒有精進的可能;沒有良好的心境;就不可能持續前行。

定位、認知、心境,構成了心智模式的三個維度,明確定位是前提,優化認知是根本、調頻心境是保障,三者結合,才能提升心智,讓我們成爲更好的自己。

茨威格在《人類羣星閃耀時》中寫道:“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自己的使命。”

願你能夠早日找到自己的使命,然後突圍現有心智,去實現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