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偏差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迅速,人工智能已經出現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機器人與棋手對弈並大獲全勝,護理機器人在醫院看護病人,無人駕駛洗車奔馳在公路上。。。面對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有人樂觀地認爲,人類將由此進入一個新紀元;有人卻悲觀地感嘆,這將導致人類自我生存能力的退化。

人工智能帶來生活的便利,實實在在惠利着我們的生活。人們之所以會悲觀的想法,主要是認知的偏差。很多人覺得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機器變得更像人,然後取代人。

事實上人工智能最有價值的部分,恰恰是它進行那些人類所不能完成的工作的時候。 而機器人與棋手對弈並大獲全勝,它使用的算法就不是像人類一樣一步步計算棋路,而是利用混沌模型直接模擬整個棋形。 這種在路徑上的根本區別,就賦予了人工智能把數據玩出花的可能性。

人之所以會對人工智能有悲觀的看法,主要是覺得與己有危害,從這三方面看:

一、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邊界。人工智能技術來打電話就會引起不少人的反感。

二、人工智能技術對於用戶隱私數據的保護。

三、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失業問題。人工智能會開闢出大量的崗位出來,但也相應會有一些職場人員失業。

人工智能取代,簡單或重複的勞動,把人和時間解放出來。人們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但同時也要考慮,一旦大部分的人被瞬間取代,人工智能先進到某種程度的時候,聰明才智在水準之下的人無法對社會做出貢獻,就會面臨失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