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明信片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晴

今年春節因爲疫情沒能回到家鄉過年,更年期的我和青春期的女兒水火不相容,在北京度過了一個吵吵鬧鬧的假期。在我們關係特別緊張的時候,是一張明信片讓我們彼此原諒、彼此珍惜在一起的假日。

這張明信片是我兩年前在烏鎮遊玩時寄給女兒的,女兒一直珍藏着。那天我們吵了一架後,她把這張明信片拿出來給我看,正面是一副江南水鄉的畫,在烏鎮的水面上橫七豎八地擺着幾條烏篷船,岸邊是黑色的瓦房檐、白色的土牆、紅色的燈籠、綠色的葡萄藤,而在背面是我用黑色的中性筆中規中矩寫下的一段字。

上面寫着我早已忘記的甜言蜜語,這些年我走過許多地方,給女兒也只寄過這樣一張卡片,還是因爲一同遊玩的一個小朋友專門在那個古香古色的郵局裏給她男朋友寄卡片,我受到她的感染,於是,順便給女兒也寄了一張。

當然,也是因爲來到這樣一個慢節奏的世外桃源裏,讓我平素繁忙的生活節奏也舒緩起來,突然間忘掉了所有的煩惱和憂傷,一下子放下所有的包袱而全心全意投入到這美麗的小鎮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去,也纔有了寫明信片的閒情逸致。

更是因爲烏鎮有着我和女兒的足跡,在女兒不到十歲的時候,我一個人帶着她來這裏遊玩過一次,雖然那次的印象已變得非常模糊,但似乎還能在這個江南小鎮尋到女兒幼小的身影。於是在印有烏鎮小舟的明信片上寫下了對女兒的思戀,並讓它飛往遠方,寄到女兒手中。

當時女兒正在北京讀高一,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遠離我來到異鄉求學,在我心深深處,總有太多的牽掛,總有千千結,而每個結都只有女兒才能打開。我給她寫下了一句話是說:雖然我不能在你身邊陪伴你,但是,我的心始終圍繞着你,希望你自己照顧好自己,學習快樂,身體健康!永遠愛你的媽媽。

兩年來,女兒一直收藏着這張明信片,這也是她從小到十八歲之間,我送給她的唯一一張明明信片。我總是向女兒述說自己辛辛苦苦爲她付出了多少,不斷埋怨她,覺得她不理解我,不斷向她要求更多愛的證據。

而我呢?只不過在兩年前給她寄過一張明信片而已。她卻非常信任我,說非常開心收到我這樣別具一格的禮物,認爲這代表了我的愛,並且把這張明信片細心地收藏起來了,也許這是她從我這裏能得到愛的唯一明顯的證據了。其實,孩子表面上不可理喻、愛發脾氣,但是,他們對父母的要求並不高,也許只是一張明信片,就能讓他們很滿足。

我想自己對愛的理解依然還停留在我們的那個年代,根本不太懂現在孩子對愛的渴求。我們從小就被爸媽教育喜形不露於色,內心洶湧澎湃也不能熱烈地表達出來。我們的父母一輩子就是默默爲我們付出,卻從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愛,因此,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大多也不太會表達,不會用一種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來傳遞我們的愛意。

寒假裏,女兒常常玩兒手機、玩兒遊戲,我只會不斷地嘮叨、埋怨,卻不知道這只是孩子在應對巨大壓力時一種釋壓的方式而已。即使我不停地說,卻從未動搖孩子對手機的一片癡情。哪個孩子喜歡囉嗦的媽媽呢?因此,我越是管她,她越發煩躁,對我也是越發不耐煩。

因此,當女兒拿出這張明信片的時候,告訴我她已經珍藏了兩年了,這一刻我明白了孩子的心意,她不是不愛我,而是受不了我無窮無盡的嘮叨。這一刻我明白了愛的表達方式甚至比愛本身更重要。

高三的最後幾十天孩子都緊張,壓力都挺大的,有手機、遊戲能夠讓她緩解一下壓力又有何不可呢?我愛的是孩子,不是她的分數,她只要努力了、付出了, 對得起自己就行了,不要管得太多,以後的道路都得她自己走,父母是代替不了她自己走路的。

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和鼓勵,而不是你在他耳邊像蚊子一般嗡嗡叫,像監工一樣督促他每時每刻學習。我們父母過高的期待、過多的干涉、過度的保護、過分的關心、過多的指責......這些扭曲的愛成爲束縛孩子的枷鎖,成爲壓垮孩子心理的最後那根稻草,會使孩子感到無望、無奈、無能、無情、無措......有時候,我們付出得越多,孩子會感到越痛苦。我們需要用一種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愛他。

做爲母親,千萬不要嘮叨,要用自己的智慧和頭腦去解決問題。比如他懈怠的時候,你可以在一邊看書學習,這樣他看見你這把年紀還如此勤奮,這種潛移默化比你對他說一千道一萬強之百倍。比如有些問題你反覆去說沒有任何作用,那就用筆去寫,去跟孩子交流,這種方式他可能更容易接受。

愛是永恆的話題,用哪一種方式去愛卻是我們這一代家長需要學習的。孩子學走路的時候,我們會把手放開,退後一步,讓孩子脫離我們的手心,讓他走得更快更穩;孩子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我們原本扶着車把的手也要放開,這樣車子纔會動起來。人生的路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有放開我們的雙手,站在他身後,給他足夠的愛和鼓勵,他們才能展翅高飛。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幫助、等待孩子成長,而不能代替他成長。

我在不經意的時候給女兒寄過的一張明信片其實就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女兒一直珍藏着,她喜歡我用這種方式顯示我的愛。當我們之間的關係劍拔弩張的時候,又是這張明星片挽救了我們的關係,讓我們重歸於好,同時讓我明白母女之間即使愛很深,也需要用一種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孩子不喜歡、不需要的愛你強塞給他,不僅不會得到愛的回饋,還會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戰爭升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