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個不比較、不評價的媽媽

上週日下午,小張寫完作業約了好朋友佑去廣場玩。開學一個月了,兩個小夥伴還沒有見過面,不是小張沒寫完作業就是佑沒空,這次好不容易都有時間。

一到廣場,兩個孩子就撒歡跑了。

小張和佑是幼兒園時的同學,上小學後儘管不在一所學校,但週末或寒暑假都會約着一起玩,而我和佑媽也因孩子從相識、相熟到成爲朋友。

我和佑媽邊走邊聊,說着孩子們的小升初的事,說着最近的糾結和焦慮,說着心裏的不甘和着急。

兩個孩子的成績都還算紮實,但在前幾天H市一所學校的考試中,兩人都沒有通過。

說實話,我們的情緒都有點低落,我們也都知道這種情緒多少有些是負面的,但是隻要找個合適的對象和場合,說出來,表達出來,就能正視它,也就能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佑媽說起佑的一同學,成績非常出色,幾乎是逢考必過。我們倆正感慨着別人家孩子的實力,羨慕着別人家孩子的努力,孩子們來了,我們默契地禁了聲。

儘管我們對別人家孩子很羨慕,對自己的孩子有點恨鐵不成鋼,但我們更知道當孩子的面不評價,不比較,更不能脫口而出,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都是在教室裏坐着學習,怎麼人家能考上,你就不行呢?

這樣的話,其實很容易說出口,說出去也會覺得很痛快,因爲自己內心的情緒得到了宣泄,可是,這樣的話對孩子意味着什麼呢?

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們對自己的成績也是不滿意的,本來對自己就有些否定了,如果我們再說出那樣的一番話,孩子就會有一種特別強烈的無力感。

作爲一個從小在父母的否定中長大的孩子,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無論自己考了多好的名次,父母總是會很容易地找到一個又一個比自己強的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我彷彿永遠是不如別人的那一個。

這種負面情緒,累積起來,破壞力驚人,以致我現在做事時,很不自信,總會擔心自己做不好。

所以,我無論心裏覺得別人家孩子有多好,都不會說,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更何況孩子已經認識到了差距。

有朋友曾說,我說別人的成功是想激勵他。

想起了朋友柳。她兒子上高中時,恰好她同辦公室同事家的孩子一個清華一個北大一個北航,她就總是跟孩子說起這幾個人,想以他們爲榜樣,來激勵孩子學習。後來,只要她一張口說起,孩子就生氣地說,你就知道拿我跟別人比。立馬離開,並拒絕跟作任何交流。

柳說,我哪裏是比呀,我是想激勵他。

給孩子看這些“榜樣” 你覺得是所謂的激勵,其實已經是比較了。

這種外在的比,尤其來自父母的,大多隻會產生壓力和逆反,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柳的兒子第一年高考失利,復讀了一年也只考了一個三批學校。可是,上大學後,卻努力起來,先是考了一所211學校的研究生,去年又考了一所985學校的博士。

孩子心中有對自我的評價,也有他們自己選擇的行動方式。人要通過比較產生動力,只有靠自己。自己認識到差距,自己知恥而後勇,這,纔是主要的。

我們做父母的,表面上感覺對孩子沒有特別大的要求,心底裏其實是有很高標準的。

我們必須客觀地認識孩子,學會忍住不評價、不對比、不隨便說。

要相信孩子自己能感覺差距,他們會對自己有要求,我們要做的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