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遇见·最深的怀念


公元744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唐诗史上难分高下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与杜甫相遇了。

他们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我一直在想,两位诗坛大咖的相遇该是怎样的一场遇见,倘若能近观这场遇见该是多么的美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李白和杜甫的相交往期,分分合合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或许也正是这短暂的一段时光才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千年来幻想不已。

李白生于701年,比杜甫大十一岁,在洛阳相遇时杜甫三十三岁,李白已经四十四了。这时杜甫的诗刚刚建立起自己的风格,而李白已经完成了不少的名篇。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那就是,他们将分别代表安史之乱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唐朝。李白的佳作,在安史之乱以前大多已经写出,而杜甫的佳作,则主要产生于安史之乱之后。这两个唐代最伟大的诗人的会合,与此后结成的友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李白当时已名满天下,而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无以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被李白的诗化人格所裹卷。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做出判断。杜甫让他惊叹,因此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我们多么希望他们的晤面可以更早一些,可是他们在这以前并没有得到碰在一起的机会。杜甫漫游吴越时,李白经过太原到了齐鲁,杜甫游齐赵时,李白又在江南。随后杜甫回到洛阳,李白在742年才从剡中北上长安。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在不早不晚的时候,在该需要相见的时候,两位诗人终于见面了。我常想人与人的相遇都是靠缘分的,我们不必去刻意的安排,也不必着急的盼望,就这样静静等待,一切也就悄无声息到来了,这样的相遇原本就是美丽和浪漫的。

唐代数十年社会的富庶与交通的发达在诗歌里渐渐养成了一种浪漫的风格,李白和杜甫也不例外。当那些回忌声病、讲求格律的诗人们在宫廷周围写些内容空虚、缺乏生气的诗歌时,另有一部分诗人却用较为自由的豪放的诗句去歌咏游侠和求仙。也正是这种游侠生活才让两个内心充满青春的人相遇。

相遇总是短暂的,尤其是美好的相遇。不久,杜甫要西去长安,李白也准备着重游江东,两个人在兖州城东的石门分手,临别时李白送给杜甫一首诗:醉别复几月?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石门路上的金樽没有能够“重开”,这两个诗人也就永久地分手了。



从此以后,一别两宽。那海阔天空的李白在他的旅程中又遇见许多新的朋友,杜甫的名字没有在他诗里出现,当然我更愿意相信天才傲慢的李白在内心中一定是有回忆的;可是一往情深的杜甫,毫不掩饰他的思念。后来无论是在长安的书斋,或在秦州的客舍,或是在成都和夔州,都有思念李白的诗写出来,而且思念的情绪一次比一次迫切,对于李白的诗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杜甫实在太热爱崇敬李白了,无论在他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他都深情地怀念着、牵挂着李白。在长安时他说“白也诗无敌”,在秦州时他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成都时他说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这样的思念持续了杜甫的一生。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的幕客时,生活还算安定。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这时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杜甫总感慨不已,颇为怀念。当仲春时节来临,蓉城景色秀美,心旷神怡,心情平静的杜甫是那样希望李白若能来此同游,那该是何等美事。一代豪放的诗仙,人到暮年面对在这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将栖息于何处?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提笔做诗,写了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这样的情谊怎能不令人动容。我为李白有这样的人深切怀念而幸福,我也为有一个人能让我们的诗圣一生去回忆而深感幸运。人世间最珍贵的情谊还真不是“朝朝暮暮”,很少见面并不代表着不去回忆与想念;恰恰相反,那些终日相对而坐的人们,说着不痛不痒的话的人们,或许还未曾踏入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所以,我们用不着为两大诗人扼腕感慨,能注入在彼此生命中的人们一生中又有几个呢。更何况有些人原本就是靠回忆而活着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