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功夫:中國功夫“弱”在哪裏

身爲中國人,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否定對中國功夫的嚮往和熱愛。

但是,作爲普通人,我可以肯定的說,我周圍沒有一個真正懂得“中國功夫”的人。我也是如此。

直到我看到王廣西寫的《中國功夫》時,才感覺自己好像是懂了一點點功夫的皮毛。

通讀全書,對一些常見的功夫略有了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似乎找到了許久以來的一個問題的答案:中國功夫“弱”在哪裏?

首先,我們爲什麼會有一種中國功夫“弱”的觀念。一是由於清末外國入侵,國人慘遭屠戮,而其中的武人則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被幾番碾壓,雖然也有諸如霍元甲、黃飛鴻等英雄事蹟,但實乃鳳毛麟角。二是中國功夫似乎更注重“招式”,在真正的對敵方面差了一些意思,特別是很多的功夫宗師都強調:習武的目的在於強身健體,而不是打打殺殺,所以導致中國功夫無論是實際對戰還是傳播層面,都顯得僅能用於養生,而不是能夠進入真正繼承“武”字。三是中國功夫實在太多了,但是武人常言:“功夫沒有好壞之分,習武之人才有高下之判。”這就導致彷彿每一種功夫似乎都很厲害,不過是國人不強。

綜上,中國功夫積弱,非一朝一夕導致。

在讀了《中國功夫》之後,我發現不是中國功夫弱,而是因爲無知:我無知,所以我以爲弱。

中國功夫不同於世界上其他搏擊,像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柔術、拳擊、摔跤、合氣道等等,中國功夫門派衆多,且基本依循儒家、道家、佛家的典籍與理論,然後由內而外創造出的武功。

中國功夫講究“內外兼修”與“剛柔並濟”,多家門派都表示功夫的要義爲:一、提高素質,健體防身;二、鍛鍊意志,培養品德;三、競技觀賞,豐富生活;四、交流技藝,增進友誼。發現了吧,中國功夫根本就沒有戰鬥、敵人的含義,連打架都沒有。兩位功夫修煉者交手,那叫交流技藝;一羣人施展功夫,那叫競技觀賞。

中國功夫“發揚”於武俠小說。這裏的“發揚”其實並不是真心實意,因爲這種發揚讓不懂中國功夫的國人對功夫產生了盲目的崇拜:彷彿掉下山崖、誤入洞穴、衝進河流之後就能遇到隱士高人、武學祕籍,修煉之後立刻呼風喚雨,進而登峯造極。事實上,功夫講究循序漸進,最厲害的功夫是修煉了四五十年的功夫,而不是金手指。

如果你對中國功夫想要有所瞭解,這本書一定是不二之選。因爲客觀,所以真實;因爲真實,所以彌久。中國功夫或許是弱的,但僅僅弱在懂的人太少,練功至大成的人更少;而真正的功夫大家,或許他們又不願意去澄清中國功夫是強是弱,他們想要的,不過是追求個人的一種境界罷了。


《中國功夫》

(學習/【中】王廣西/2009)

簡介:中國武術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它以攻防搏擊爲表現形式,以豐富的套路、招式、功法爲具體內容,在激烈的身體對抗中體現出中華民族敢於勝利並善於勝利的性格特徵。

千百年來,中國功夫一直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文化在武技一道的體現,也是民族心理個性在健身自衛領域的合理反映。中國武術的哲學核心是儒家的中和養氣之說,同時又融匯了道家的守靜致柔、釋家的禪定參悟等諸多理論,呈現出三教合一的文化風貌,深蘊着天人合一的東方韻趣,從而構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成爲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文化 ”。

中國武術不僅僅是搏擊術,更不是單純的拳腳運動,也不是力氣與技法的簡單結合,它飽含着哲理,深蘊着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以一種近乎完美的運動形式詮釋着某種古老的哲學思想,追求那種完美而和諧的人生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