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四):身心健康纔是真健康

《把心帶回家》連載  作者:李宏詩

身心健康纔是真健康

中醫認爲,人是一個身心合一的整體,或者說是精、氣、神(又叫形、氣、神)三位一體的整體。

這裏的精、氣、神不同於生殖之精、呼吸之氣和思慮之神。其中精是人體能量凝聚的實體物態,是生命活動的依附;氣是人體能量的非實體性物態,起着充養形、神的作用;神是人體能量的特殊表現形式,是生命活動的主宰。

精、氣、神是人體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神依靠氣、氣依靠精的化生和充養。精、氣又接受神的指揮。三者互相依存,相互轉化,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正因爲精氣神有這樣的內在聯繫,所以我們平時常說的精氣、精神、神氣、元氣、真氣、氣血以及“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裏所指的“正氣”等只是側重點不同,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是指人體維持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

“精、氣、神”構成了可見的“身體”以及看不見的但更爲重要的人的“心”。所以,真正的健康,應該是生命能量的健康,也就是精、氣、神的共同健康,或者說是身心健康。而管理健康就是要管理“精氣神”。

而把培訓定義爲“管理精力”,是因爲“精力”就是人體生命能量的外在表現和通俗的說法,和正氣、精氣神、精氣、元氣沒有本質區別。所以,管理精力就是管理精氣神,管理身心。

注意: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構成健康的整體概念。身心健康的“心”就包含了心理和道德。道德健康的主要內容包括:健康者不損人利己,具有辨別真與僞、善與惡、美與醜、榮與辱等是非觀念的能力,能自覺遵守社會的行爲規範準則。

我們常常罵一個看着不順眼的人“你有病呀!”或直接就是:“神經病!”——他可能真的有病——心理的或者道德的。我們對身體有病的人往往報以同情。你能把心理或道德有病的人當成是身體有病的人一樣看待嗎?不唾棄、不歧視、不厭惡?而盡己之力,以仁慈的心幫助他?

看看周圍的人,再想想自己,或多或少都有這類“病”,都是一些小“神經病”。——比如:注意力渙散、心胸狹窄、脾氣暴躁……

健康需要運動,運動要科學

我們知道,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好就能身體好——這個運動包括看得見的形體(身)運動和看不見的意識(心)運動。

提到運動,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跑步、打球,就是仰臥起坐、俯臥撐,人們往往只注意“身”的鍛鍊,卻很少關注“心”的運動。人人都渴望健康,但很多人卻懶於運動。

而喜歡運動的人,也未必找到了健康的運動方式。即使選擇了傳統氣功、太極拳、瑜伽等這些既強調形體鍛鍊又重視心性修養的養生手段,也難得其要領,要麼走向迷信,要麼流於形式。前些年練氣功練得“走火入魔”,這幾年又把太極拳打成了太極操,印度的國粹“瑜伽”竟然成了女士們減肥的專利。……

近年來,關於亞健康、生活方式病的報道越來越多,中青年影視演員、企業家、科學家英年早逝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人們面對的不單純是肉體疾病的挑戰,人們的心靈正在被各種慾望、情緒扯拽的扭曲變形,被各種困惑、壓力滾碾的幾近崩潰。以抑鬱症爲代表的各類心理性疾病已經嚴重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

一年前,我開始了本書的寫作,想把這些年來健康培訓的經驗和體會寫出來,讓更多的人掌握身心健康的運動法則。

注意:書中有很多融身心鍛鍊爲一體,可以和暢氣血、補益形神的鍛鍊方法。親身實踐是將效果顯現在你身上的唯一途徑。

不過不要忽視了書中那些和健康有着直接或間接關係的論述,那纔是最爲重要健康元素——從理上開竅,讓“心”運動起來,運動才圓滿,才能夠把健康運動落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共勉

現在,本書已在你的手裏了,你會發現書中沒有引用很多古人或現代科學、醫學的論述,因爲我知道已經非常忙碌的人們一定不想去閱讀晦澀難懂的古文和專業術語。不過請千萬不要因爲文字的簡單直白就忽視了它的重要,簡單的東西往往直指根本。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就直接描述了健康的關鍵。擁有正氣就擁有健康。你肯定同意:身體健康需要“正氣存內”,家庭乃至社會的健康也需要“正氣存內”! 那麼,即使你現在還沒有開始鍛鍊的決心,那也請一起溫習一下孟子的那句話:“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每個人都養了浩然正氣,遠離不健康的視聽環境,摒棄不健康的思想意識,修正不健康的思維、生活以及行爲方式,那麼我們的身體、生活、工作、家庭乃至社會就都會健健康康!

(全書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