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回味總是無窮的

清明時節,所有在外的遊子,總是有一種思鄉之情充斥心田,回家鄉掃墓,這是一種對已故親人表達懷念情懷的最純樸的方式,同時遊子也歸家去看望家中親人,而且在清明時節如若遇到天氣晴朗,遊子也會可藉着美好時光去踏春去走進自然,所以清明節是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

而在我的家鄉,清明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活動,那麼就是大家都會包清明果,清明粿是清明獨有的美食,因爲要加入一種綠色植物青蓬,所以從色澤上看它是綠油油的,無論是生的還是熟的,問起來都是帶着一股清香;清明粿從外形看和餃子🥟雷同,如果是甜的那人們就會把它做成圓圓的形狀,之前都是親戚包好直接送來,只要享受美食即可。今年可不一樣,我可是體驗了一把包清明粿的樂趣。

提前兩天回到家鄉,事先約好,來到親戚家中,農村的房子,有一個大大的前廳,一進門就看見一個大竹篩子,旁邊放了兩大盆菜料,一盆豆乾小筍醃菜肉丁混雜在一起的,一盆是蘿蔔丁配肉丁的,據說這可是堂姐起了個大早,花了好大功夫,才切成形並且放在大鍋裏面翻炒而成,每年姐姐調料的手藝可是一絕,美味可少不了餡好喫。

我原以爲做清明粿就像包餃子一般容易,立馬就和他們一起包了起來,但是發現原來整個製作過程也是挺複雜的。

首先姐夫會用米粉和糯米粉摻雜在一起,並且,還要提前幾天準備好我們當地說的艾葉,艾葉是一種非常翠綠的青草葉,它需要到山上去採摘,摘回來,洗乾淨,再放入鍋裏煮煮的粘稠狀,最好能搗爛,把它然後跟米粉和糯米粉粉揉在一起就構成了精美的綠脆脆的清明粿的皮。

其次,製作裏面的餡可也是一個大功夫,每次在做的時候,姐姐都會事先準備好的各類餡,比如豆乾,小竹筍,肉丁還有醃菜等等,把它切成小方塊,放到鍋裏,一大鍋一大鍋的把它給放在一起加入油鹽各類調料,味道異常鮮美,攪拌均勻後放在一個大臉盆中等待包粿。

還有一種餡,是我們平時說的蘿蔔絲,這種餡是我最愛喫的,因爲蘿蔔絲是乾的,通過同樣的翻炒拌上美味的肉丁,想想都好喫。

這兩種餡是我們家鄉最主打的味道,每次姐姐把料調好,我們就等到着包。

除此之外,姐夫和外甥就做着體力活,他們一個負責揉麪,一個負責把麪糰壓成圓圓的形狀,我們女同胞,我、姐姐還有外甥女,就一起圍坐在一個大大的竹篩旁,等着把皮不斷的運來,我們就負責包裹了。

爲了方便區別味道的不一樣,於是把它們包成不同的外形,豆乾肉丁的就包成帶花邊的,難度比較大,於是就要由姐姐負責包,姐姐心靈手巧,她總是把一個一個清明果,包得像一個個小枕頭一般,可愛極了。

蘿蔔絲肉丁的就包成傳統的餃子形狀,而我的技術比較差,每次包的總是會不成形,皮要麼連不起來,要麼就是肉爆出來,於是姐姐就慢慢的教我,而我呢,當然也總是非常虛心的學。

外甥最是淘氣了,他總是在壓皮壓累了,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走過來,偷偷的喫上兩口餡,大口大口的,看着他喫的樣子,我們都不忍心去識破他。突然有一次,大家實在覺得可笑,就說,哎呀你在幹嘛。他忙解釋說:“哎呀,你們瞧我多辛苦,我乾的都是體力活,我還要站着壓皮呢,喫一點餡補充補充體力!”我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了,說的還是蠻有道理!

一個下午,我們包了滿滿一竹篩粿,姐姐還要負責去蒸,每次蒸,在擺放的時候,也是非常講究的,他們說要讓清明粿立起來,不能躺着,立起來的樣子就能夠讓它熟的更快,而且也能夠裝的更多,大家最愛喫的就是第一籠的清明粿,因爲一蒸上來真的是最新鮮美味的。熱氣騰騰,我一口咬下去啊,那個豆乾餡都是油滋滋的,真的是又香又好喫。蘿蔔絲餡的也不遜色,它會更有嚼頭。

所以,第一蒸鍋蒸上來之後,大家都會放下手中的活,一連好幾個的美美的喫上。表弟特貪喫,於是大家就說,一口別喫的太多,後面多着呢,邊蒸邊喫,可是誰也阻擋不了他對美味的渴望和貪婪。

姐姐,最拿手的絕活就是調製甜的餡,原料是芝麻和糖,芝麻的要經過翻炒加入糖經過攪拌,甜的一般會包成圓形的加以區別,包好蒸好之後,一口一口咬下去,只感覺不僅聞到芝麻的香,而且口中喫着甜甜的糖汁,甚至還能聞到艾葉皮的一種清香,甜的清明粿到了最後壓軸的時候纔會包好蒸好,大家這個時候真後悔,前面喫的太多,甜的只嚐了一兩個,所以好東西一定要記得慢慢品嚐。

清明回家,家人總是在圍坐在一起包清明果,在整個包的過程當中,我們有說有笑的,邊喫邊品邊聞着香味,突然感覺到時間停滯了。那一瞬間一家人的其樂融融,也如這美味的清明粿一般,讓我們回味不停。

【無戒學堂日更第七十五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