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孩子》讀後感DAY2

充滿情感忽視的教育方式,就像森林裏的蘑菇一樣,有些是美味佳餚,有些則會致命,相似之處僅僅是表面而已。

造成情感忽視的十二種類型:

1.自戀型父母

這類父母希望子女是完美的化身,從未意識到子女與他們是相互獨立的個人,他們認爲孩子是自己的延伸。永遠無法理解或顧及孩子的感受。

2.專制型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多,孩子不能質疑父母。父母會懲罰和打罵孩子,卻從不解釋,也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他們認爲孩子順從纔等同於愛。多孩家庭中把孩子當成一樣大的孩子對待,提供一樣的衣服,這種專制會讓孩子學到有自己的需求和願望是自私的表現,他們只能藏在心底,也會認爲自己不重要。

3.放縱型父母

與專制型父母相反。他們採取最不容易遭到抵抗的方式,往好裏說,他們只希望孩子快樂;往壞了想,他們不想做教育子女的工作。他們沒有給孩子建立任何規則、限制。

他們不會和孩子起衝突,看起來受孩子喜愛。孩子們需要在和父母的規則及違反規則的後果衝突中學習如何做出好的決定和如何管理他們的衝動。放縱型的教育導致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夠的反饋。因爲父母對孩子沒有期待,也會導致孩子對自己也沒有期望和要求。

父母在子女面前需要成爲權威的代表,通過規距、後果和對孩子說“不”,來幫助孩子瞭解自己並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各自的感受。

4.離異/喪偶型父母

這些父母經常只是拼命應付生活。孩子和一個悲傷的家長一起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自己也在經歷失去一半至親的悲傷,也需要悼念,可是卻埋藏一切還要學着照顧家人。父母需要讓孩子理解這一切到底是爲什麼?又是怎樣發生的?這個變故怎麼影響她的?而不是把這一切在心中內化並埋藏這些強烈的情感。它需要認識每一種感受,能夠與自己實現共情,重新感受到生命活力。

5.成癮型父母

上癮是一種強迫性行爲。生活在高壓環境,期望得到快速滿足,就容易出現上癮行爲。上癮的父母會表現像兩個不同的人,孩子卻很難準確預測在面對父母的哪一個人格。這樣的父母家庭生活總是喜憂參半,有快樂也有悲傷的回憶。整個童年充滿着不可預測的教養,子女成年後會一直焦慮、擔心和隱隱地感到不安全感。

有成癮的父母另一個情感忽視:他們傾向對自己上癮時對孩子忽視進行過度補償:控制和侵入。

成癮的父母無法注意孩子的情緒,孩子會變成一在鏡子,而不是一個人,只是一個映照出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鏡子。比如一個胖的媽媽會限制女兒的飲食,並要求她多運動。可是孩子並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會認爲父母是針對自己,會導致孩子自尊心受損半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6.抑鬱型父母

這類父母對養育子女的工作缺乏能量和熱情,常像是不存在。他們很少能提供安慰和鼓勵。導致孩子不知道如何自我撫慰。孩子學不到他們自身是有價值的概念,所以成年後也有風險成爲抑鬱的人。因爲這類父母對自己的行爲沒有足夠的控制力,所以孩子也有失控的風險。

7.工作狂父母

這類父母在社會被看作是積極的。父母長時間工作,給予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的精力相對不足。父母物質上滿足了孩子,但卻沒有滿足孩子對情感的需要,損害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就和勝利,實際傳達的信息是:孩子的成就輕如鴻毛,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出格行爲往往都是爲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自我價值低、低自尊和自責都會積累起來變成抑鬱。

8.照顧傷病家屬父母

父母給予的照顧是打折扣的,孩子不能完全做自己。父母甚至指望孩子來幫助他們。父母會認爲健康的孩子過得不錯,但是孩子卻經常負面看待自己。父母會潛意識淡化痛苦,無意中去苛求孩子表現出他並不具備的成熟。

父母需要注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不要因爲家裏有病孩的存在阻斷孩子的社交和情緒,使他感到內疚、憤怒和悲傷。

9.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

這類父母從來都不滿足孩子。傾向於自戀的父母,都專注於完美,指望孩子的光環照耀自己。

情感忽視的關鍵點是:支持。健康的父母支持孩子想要實現的事業,不健康的父母向孩子施壓,強迫孩子達成家長的期望。

父母的反饋需要和孩子重要事情聯繫上。反饋不能源於父母的需要。剝奪了孩子瞭解自己的天性和感受的機會,以及學習如何和權威角色相處的機會。爲了做個好孩子壓抑需求和情感,到了青春期會缺少內在的東西:自我認識、情感意識和自我關愛。

被情感忽視長大的孩子在自我感知中有一個情感空洞,他們缺乏對自己的愛,也缺少在情感上與他人共鳴的能力。

10.反社會型父母

這類父母沒有內疚感,缺乏同情心。他們撫養孩子就是用權力和控制的手段。攻擊孩子而又表現的若無其事,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並責怪他人,讓孩子變得內疚。孩子因爲無法看清事實真相,只能責備自己。

11.孩子即父母

這類父母允許、鼓勵或強迫他的孩子表現得像一個成年的家長一樣,而不是孩子。如單親家庭、成癮或是抑鬱父母、家裏有病號的,經濟情況太差,父母雙方上班的。缺失了父母與子女的界限,孩子失去自己的童年,長大後會變得責任心過度,不瞭解自己的感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乎什麼的人。這是一種情感空缺,缺失情感連接。

意外、事件不會導致情感忽視。而是因爲孩子不曾理清思緒也能給予相互的情感支持。它們是缺失的一部分。是家庭合影的空白畫面,是背面景而不是前景。

12.“都是爲你好”型父母

有愛心和包容的父母也會對孩子情感忽視。愛孩子和能與孩子產生情感共鳴是完全不同的。父母要想與孩子產生共鳴,自己就必須是一個認識並理解大部分情緒的人。要細心觀察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要了解孩子,有意願和有能力投入努力和精力。

遇到問題,父母需要察覺孩子情緒,無論是焦慮還是驚愕。這類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快樂、有情感連接的生活所必需的養料。

情感忽視的一個特點:自動傳播。被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後會成一個對自己及他人的感情盲點。一個人有機會應對和理解那些“發生的”事,但是他不可能應對那些他無從記起的“沒有發生的事”。

我們不必對號入座,也不必對過往發生的一切內疚,我們現在應該有意識地規避成爲上面的那十二種父母,當我們看到了原來自己的這些行爲都會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視,纔有機會停止這些行爲。有句話是:人不怕犯錯,就怕犯了錯都不知道。因爲犯錯,我們纔會走上學習的道路,改變自己,影響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