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读后感DAY2

充满情感忽视的教育方式,就像森林里的蘑菇一样,有些是美味佳肴,有些则会致命,相似之处仅仅是表面而已。

造成情感忽视的十二种类型:

1.自恋型父母

这类父母希望子女是完美的化身,从未意识到子女与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个人,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永远无法理解或顾及孩子的感受。

2.专制型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多,孩子不能质疑父母。父母会惩罚和打骂孩子,却从不解释,也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他们认为孩子顺从才等同于爱。多孩家庭中把孩子当成一样大的孩子对待,提供一样的衣服,这种专制会让孩子学到有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是自私的表现,他们只能藏在心底,也会认为自己不重要。

3.放纵型父母

与专制型父母相反。他们采取最不容易遭到抵抗的方式,往好里说,他们只希望孩子快乐;往坏了想,他们不想做教育子女的工作。他们没有给孩子建立任何规则、限制。

他们不会和孩子起冲突,看起来受孩子喜爱。孩子们需要在和父母的规则及违反规则的后果冲突中学习如何做出好的决定和如何管理他们的冲动。放纵型的教育导致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反馈。因为父母对孩子没有期待,也会导致孩子对自己也没有期望和要求。

父母在子女面前需要成为权威的代表,通过规距、后果和对孩子说“不”,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并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感受。

4.离异/丧偶型父母

这些父母经常只是拼命应付生活。孩子和一个悲伤的家长一起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自己也在经历失去一半至亲的悲伤,也需要悼念,可是却埋藏一切还要学着照顾家人。父母需要让孩子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又是怎样发生的?这个变故怎么影响她的?而不是把这一切在心中内化并埋藏这些强烈的情感。它需要认识每一种感受,能够与自己实现共情,重新感受到生命活力。

5.成瘾型父母

上瘾是一种强迫性行为。生活在高压环境,期望得到快速满足,就容易出现上瘾行为。上瘾的父母会表现像两个不同的人,孩子却很难准确预测在面对父母的哪一个人格。这样的父母家庭生活总是喜忧参半,有快乐也有悲伤的回忆。整个童年充满着不可预测的教养,子女成年后会一直焦虑、担心和隐隐地感到不安全感。

有成瘾的父母另一个情感忽视:他们倾向对自己上瘾时对孩子忽视进行过度补偿:控制和侵入。

成瘾的父母无法注意孩子的情绪,孩子会变成一在镜子,而不是一个人,只是一个映照出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镜子。比如一个胖的妈妈会限制女儿的饮食,并要求她多运动。可是孩子并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会认为父母是针对自己,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损半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

6.抑郁型父母

这类父母对养育子女的工作缺乏能量和热情,常像是不存在。他们很少能提供安慰和鼓励。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自我抚慰。孩子学不到他们自身是有价值的概念,所以成年后也有风险成为抑郁的人。因为这类父母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足够的控制力,所以孩子也有失控的风险。

7.工作狂父母

这类父母在社会被看作是积极的。父母长时间工作,给予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的精力相对不足。父母物质上满足了孩子,但却没有满足孩子对情感的需要,损害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就和胜利,实际传达的信息是:孩子的成就轻如鸿毛,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出格行为往往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自我价值低、低自尊和自责都会积累起来变成抑郁。

8.照顾伤病家属父母

父母给予的照顾是打折扣的,孩子不能完全做自己。父母甚至指望孩子来帮助他们。父母会认为健康的孩子过得不错,但是孩子却经常负面看待自己。父母会潜意识淡化痛苦,无意中去苛求孩子表现出他并不具备的成熟。

父母需要注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不要因为家里有病孩的存在阻断孩子的社交和情绪,使他感到内疚、愤怒和悲伤。

9.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

这类父母从来都不满足孩子。倾向于自恋的父母,都专注于完美,指望孩子的光环照耀自己。

情感忽视的关键点是:支持。健康的父母支持孩子想要实现的事业,不健康的父母向孩子施压,强迫孩子达成家长的期望。

父母的反馈需要和孩子重要事情联系上。反馈不能源于父母的需要。剥夺了孩子了解自己的天性和感受的机会,以及学习如何和权威角色相处的机会。为了做个好孩子压抑需求和情感,到了青春期会缺少内在的东西:自我认识、情感意识和自我关爱。

被情感忽视长大的孩子在自我感知中有一个情感空洞,他们缺乏对自己的爱,也缺少在情感上与他人共鸣的能力。

10.反社会型父母

这类父母没有内疚感,缺乏同情心。他们抚养孩子就是用权力和控制的手段。攻击孩子而又表现的若无其事,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并责怪他人,让孩子变得内疚。孩子因为无法看清事实真相,只能责备自己。

11.孩子即父母

这类父母允许、鼓励或强迫他的孩子表现得像一个成年的家长一样,而不是孩子。如单亲家庭、成瘾或是抑郁父母、家里有病号的,经济情况太差,父母双方上班的。缺失了父母与子女的界限,孩子失去自己的童年,长大后会变得责任心过度,不了解自己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乎什么的人。这是一种情感空缺,缺失情感连接。

意外、事件不会导致情感忽视。而是因为孩子不曾理清思绪也能给予相互的情感支持。它们是缺失的一部分。是家庭合影的空白画面,是背面景而不是前景。

12.“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有爱心和包容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情感忽视。爱孩子和能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是完全不同的。父母要想与孩子产生共鸣,自己就必须是一个认识并理解大部分情绪的人。要细心观察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了解孩子,有意愿和有能力投入努力和精力。

遇到问题,父母需要察觉孩子情绪,无论是焦虑还是惊愕。这类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有情感连接的生活所必需的养料。

情感忽视的一个特点:自动传播。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一个对自己及他人的感情盲点。一个人有机会应对和理解那些“发生的”事,但是他不可能应对那些他无从记起的“没有发生的事”。

我们不必对号入座,也不必对过往发生的一切内疚,我们现在应该有意识地规避成为上面的那十二种父母,当我们看到了原来自己的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视,才有机会停止这些行为。有句话是:人不怕犯错,就怕犯了错都不知道。因为犯错,我们才会走上学习的道路,改变自己,影响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