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

14.32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無乃爲佞乎?”孔子曰:“非敢爲佞也,疾固也。”

微生畝,他直呼孔子爲“丘”,孔子跟他對答還很尊重他,可見他是當時有德且年紀比較大的隱士。微生畝對孔子說:“孔丘啊,你成天悽悽惶惶的,今天去齊國,明天去衛國,到處遊說,你耍嘴皮子嗎?”孔子說:“不敢耍嘴皮子,是天下病了,我要治那些冥頑不化的人!”

微生畝與孔子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差別在哪呢?在於微生畝沒有使命感,孔子有使命感。所以一個成爲隱士、名士;一個成爲聖人。

在這個對話中,真正耍嘴皮子的是微生畝,因爲他自己什麼都不做,但是對大家都尊敬,稱之爲夫子,稱之爲老師的孔子,直呼爲“丘”,貶損一通,顯示自己的超然世外。而孔子並沒有對他耍嘴皮子,沒有搶白他,還是很誠懇地回答他的問題。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6點半了,我們還是來繼續學習論語。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到的內容。

論語憲問篇的第31章。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說的是一個人不要預先揣度別人。我們一開始就認爲對方是要欺騙我們怎麼怎麼樣,那樣的話會有一點小人之心。也不憑空猜測別人會不老實,先不做這個預判。

但是當對方確實如此的時候,我們能夠馬上察覺,你想騙我也騙不了我,我一看到你這樣,我就能知道怎麼回事兒,這樣的人是賢者吧?大家想一想,這樣的人真的是賢者。

我們一般人要麼對別人很是提防,特別是對於陌生人,老擔心對方騙自己,另外一種就是特別信任,無來由的信任。人家兩句話一說,就相信了,嚮往着他所描繪的美好場景,而完全忘記了其中可能的兇險,最後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不知道大家乾沒幹過啊,我是幹過,我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這種事幹了不止一次。

你說我是天生善良呢,還是我就是傻呢?我覺得既有善良的成分,又有傻的成分,善良是我本性不壞,大家應該都知道,但傻是因爲學識不足,智慧不夠,因爲當時沒有去下功夫讀書,認真思考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爲智慧不夠,所以就無法及時覺察。

最後被人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經一塹不長一智,經過了改過,以小挫爲代價避免更大的壞的事情的發生,也不失爲一件好事情。

所以我們如果碰到一些別人說的天花亂墜的時候,自己心裏要有數,調用你的常識跳出來看一看,真的會有這樣的好事嗎?

如果反常,事出反常必有妖,你就要好好的琢磨一下,不要輕易的去相信人家,好嗎?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之後,我們今天再來學習新的章節。

這一章是兩個人的對話,這兩個人都不簡單,一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我們孔老聖人,一個是道家的一個代表人物,那他們之間的對話,是很有意思的,我們也好好的去學習一下,以便多瞭解一點。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無乃爲佞乎?子曰 :誰敢爲佞也,疾固也。

這裏面出現了一個新人物,誰呢?微生畝。爲什麼說他是道家的一個人物?

因爲他奉行的理想和主義顯然與孔子奉獻的是不同的。你看他對孔子的稱呼,丘,就知道這個人在當時應該是比較有名望,絕對不會是一個平頭老百姓。

另外,孔子還很尊重他,在這裏給大家普及一點知識,就是直呼名姓,什麼人可以做到做呢?

一般是父母稱孩子,長輩稱晚輩,老師稱學生,上級稱下級。如果兩個人平輩,按照禮貌直呼名字是不禮貌的,有那麼一點點不尊重。

那爲什麼微生畝對孔子這樣說話,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兩個人同時代,這個人應該比孔子年長,或者說在當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和地位,孔子在他面前是比較謙虛的。

如果不是這種關係,我們對人稱呼一定要注意。比如說孔子稱那個蘧伯玉爲夫子,就相當於我們稱人爲先生一樣,這是尊重。

一般兩個人好朋友見面都稱對方的字,或者說稱對方的號,你客氣客氣,我很尊重你,而不能剛開始直呼其名。

但是現在也沒有號了,大家都很隨便,當時是不一樣的。

微生畝對孔子說:“孔丘啊,你成天悽悽惶惶的,今天去齊國,明天去衛國,到處遊說,你耍嘴皮子嗎?”孔子說:“不敢耍嘴皮子,是天下病了,我要治那些冥頑不化的人!”

大家知道這裏的佞,其實就指的口才,一個人口才特別好,就是佞。在這裏邊還不是我們說的那種貶義詞,是佞臣。

微生畝說這句話其實是對孔子周遊列國的一種不認可。他覺得當時天下大亂,諸侯國各自爲政,每一個諸侯國的國君大部分都不當家,權利力都被權臣所把持,整個是禮崩樂壞,已經形成了基本現象。

你孔子本事再大,能力再強,也相當於我們在水庫放水的時候,你放一塊石頭,你是擋不了整個大趨勢的,起不了什麼作用,又何必費這個勁,到處去奔波,去瞎忙活呢?

明知道起不了什麼作用,你還是這麼做,只是爲了顯示你有才能嗎?只是爲了顯示你的嘴皮子好嗎?

孔子的回答又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就是:我不是靠耍嘴皮子,而是我覺得天下病了,我要給大家治病,這是我的一份使命和責任。

我能做多少做多少,能救多少救多少,不做不救,那是我的不對。做了救了,能到什麼程度,那就不是我的責任了,那看天意,看對方。

另一種解釋,就是說:我觀點和你不一樣,我做不到隱居,淡然於世外,對這個國家世界不關心,眼看着他們受苦,你就當是我的一個毛病吧!我就這毛病,我就閒不住,我就要出去“鼓與呼”,希望能夠喚醒大家的這種意識。

通過這段對話,大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儒家和道家它是不同的。

我們一直強調過,少年學習一定要學儒家,爲什麼呀?因爲儒家講究的就是一個入世的道理,要積極,要奮進,要有理想,要有目標,要有計劃,要有行動,要做出一番業績來。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要想辦法光宗耀祖,要讓自己生活好起來,因爲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渾身赤裸,兩手空空,是無的狀態,我們需要有。

不管遇到多少艱難困苦挫折,都要努力前行,不失自己的一份本心。

正是因爲有無數這樣的儒生,這樣的人,我們整個中國文化才能夠千年綿綿不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想奔向更美好的前程。

比如說就像我們今天早上我剛剛給大家講的《禮運大同篇》裏面實現一個大同社會。

可以說經過孔子這樣的人,不懈的努力幾千年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看到已經不是世襲了,領導人是選的,各級官吏也是選的,那基本上做到了《禮運大同篇》裏面所描繪出來的,憧憬出來的樣子,這就是無數像孔子這樣的人,不懈努力的結果,他們以身作則,帶着大家一起爲了理想而奮鬥,纔有了今天。

再來說一說這裏面出現的微生畝,也就是道家,那他是什麼情況呢?

道家思想的基本態度始終是走因應的路子,就是順應自然,一個時代形成了一個趨勢,挽不回來,所以江水東流去不回呀,不可能把歷史拉回來。

道家思想是講先知。一件事,從它的前因知道它一定的後果。如石門水庫放水時,沒有辦法把水挽回,但計算水流到某一地段時,輕輕開好一條溝,水溝,就可以把水流疏散了。這也就是現在流行的道家的太極拳原理,四兩撥千斤。

所以在這裏我們看,也不要因此而輕道家,爲什麼呢?因爲在歷史上真正的出來撥亂反正的,歷史關鍵時候起作用的,基本上都是道家人物。

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老子這本書,它在世界的流行程度甚至比我們論語和孫子兵法還要廣,影響力還要大。

這在中國,我相信老子和孔子一起比較的話,肯定是孔子更要多一點。

但是在世界上,應該以老子的影響力更大。別看老子《道德經》只有5000這個字,但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但是相當深遠的。

像孫子兵法這本書是兵家的,在許多國家,包括蘇聯陸軍大學,包括美國的西點軍校,都被列爲必修課程。這也是我們中國古代這些大人物給世界所做的貢獻。

當時大家還記得嗎?我們前面學論語的時候有一章,孔子碰到一個隱士,孔子去見他的時候,還是親自屈身去見的,那裏面的老師赤身裸體見孔子,結果把孔子的弟子氣的要命。那那幫人也氣得要命,說:你看孔子幹什麼,你見孔子幹什麼,你看這個人太怎麼樣了,是不是覺得挺有意思!

說明什麼呢?說明孔子在那個時候遇到了幾位道家的隱士,都是有點喫癟的。不過孔子雖然和他們道不同不相爲謀,但是他依然是對他們都很尊重。

這一點大家注意,就是我們可以與對方道不同,觀點不一樣,但是尊重也是要有的。對方即便是冷嘲熱諷我,沒關係,我走我的路,你走你的路,我們各自把自己的路走好就可以了,也不一定非得說我就改變你,因爲你改變他是很難的。除非他自己想改變,他認同你,他就會被你所引領。他不認同你,你說什麼都沒有用,與其浪費口舌,不如安之若素。

對於我們來講,是不是也是這樣?我覺得我們成爲超級演講家的戰友,都是很有福報的,一個是要積極的向孔子一樣入世,因爲我們大部分都很年輕,一定要多參與進來,爭取要有所作爲,因爲人活一世,好不容易來世上走一走,千萬不要浪費了,多用點力,能夠取得一點點成績,也算是對家人、對自己有一個交代。

道家的思想要不要學?慢慢也是要學的。因爲剛纔我說了,我們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學儒家入世,到歲數大的時候也一定要學道家一些思想,就是不能那麼執着,我必須要如何如何,不行怎麼樣!世事往往不是我們說了算的,你要看得開,道家思想也是相當相當有智慧的。

不過我們學的時候要分清楚什麼時候該用儒家的入世,什麼時候該用道家的智慧。如果把這兩者融會貫通,真正的用好了,那我們就不得了了。

中國的儒和道,歷來是兩兄弟,互相支撐着一起向前發展的,離了誰都不行,也相當於是兩個階段。

年輕時入世,行儒家之道,那歲數大了就要有道家思想,無爲而無不爲,而不是在像年輕時一樣,事必躬親,那樣累死你,你也做不好。

這一章到這裏也就差不多了,這一章再回顧一下,講的就是微生畝和孔子的區別,兩人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差在哪裏呢?就是微生畝,他作爲道家,講究的是超然物外,所以他成爲了隱士和名士。他有能力,他有品德,但是他不出來做事。

但孔子不一樣,孔子有使命感,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我要致力於發揮出我的一點力,來改變世界。

雖然微生畝說孔子啥嘴皮子,但從這句話來講應該看得出來,其實是微生畝在耍嘴皮子,真正幹事的人是誰啊?是孔子。

孔子很實誠,明確的說,我不是耍嘴皮,我就是想做事,你可以說我是在救人治病救人,也可以說這就是我的毛病。不管怎麼說,我爲此無怨無悔。

明天我們學習下一章。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也就是千里馬,我們要稱讚的不是說它的氣力,而是它的品德。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明天早晨6點半,我們再一起學習和探討,感謝大家的聆聽與回饋,我們明天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