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值得同情(四)

文/賊驟驟


原諒我把一個正值拼搏年紀的年輕人的生存狀態描述得如此不堪,更不要對號入座,我寫的只是若干年前的自己。

那個叫做盧瑟的年輕人是真實存在的,他的那段人生經歷也是真實的,就連夢境都是真實的,沒有絲毫虛構的成分。我只是想把那段時光還原。

之所以再次提及之前的時光,並非出於抱怨和無法釋懷,相反,恰恰是因爲完全釋懷了,才願意纖毫畢露地呈現。一段時光,不管是光鮮亮麗也好,悲痛不堪也罷,都有它的價值,都是人生的組成部分,全在於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去審視它。

當現在的我回過頭再去回憶那段時光,內心滿是清澄。就像是混濁的水潭經由時間的沉澱,泥沙逐漸沉寂於潭底,目之所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段時光永遠是客觀存在的,與昨日不同的是你看待事情的眼光和心境。

那時候的我絕對算得上是一無所有,沒房沒車沒存款。爲了節省房租,租住在面積不足二十平米,陰暗潮溼的小房間裏。爲了節省生活費,早上經常不喫早飯,午飯和晚飯也只吃最便宜的快餐。爲了節省開支,幾乎沒有任何娛樂項目,也極少參加同學和同事組織的聚會。

這些倒還是其次的,更讓我感覺煩悶的是我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始終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終日如同行走在迷霧中一般。心中也不是沒有對於未來的憧憬,想象過後卻覺得都不現實,單憑現有的能力很難將之實現。於是,寧願閒着什麼都不做,也不願主動做出一次嘗試。

因爲單身,下班回家之後,我有大把的不知道如何安置的時間。那時候的手媒還遠沒有如今這麼豐富,這麼充滿誘惑。我的業餘生活也僅限於看雜誌和讀小說。人生第一次有大把的時間去回顧自己過往的經歷,第一次具備了反省的意識,隱約覺得生活至此,有很大一部分責任其實要歸咎於自己。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因禍得福。一個人在無所事事的狀態下總要找些事情來做,我選擇了回憶與反省。因爲太閒了,腦子會不受控制地胡思亂想,整段整段的往事會如過電影般在腦海中清晰浮現。由此可見,這世間大多數的荒廢都是閒出來的,除了反省。很難想象我要是生活在手媒高度發達,娛樂方式層出不窮的的現在,還能不能具備覺醒的意識。

如果只是回憶,不做任何是非評判,那麼這段回憶是沒有價值的,不過是對於時光另一種形式的浪費。但是,如果把它拿來反省,對於個人而言卻是意義非凡的。因爲它會讓你知對錯,明不足。凡事都有因果,找對了因果,人生便會逐漸清晰起來,不再那麼晦澀難懂。

當時我所在的那家商貿公司,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業務量一直都很穩定,從未出現過拖欠工資的現象。公司的獎懲制度也很合理,能者上庸者下。只怪自己一直缺乏足夠的上進心,缺乏競爭意識,才讓部門領導逐漸失去了耐心。自己被看低,被孤立,被邊緣化,完全是自找的。

有時候也會思考:怎麼就把生活過成了這般不堪的模樣!臨近畢業時把自己的人生想象得無比美好,覺得自己這麼聰明,又能說會道,用不了多久就會飛黃騰達,實際情況卻是冰冷的現實將稚嫩的憧憬碾壓得粉碎。社會完全不同於學校,不會包容你的懶惰、自私與矯情。當你身上的缺點開始凸顯,它反手就是一個耳刮子。

漸漸的,懂得了,凡事必有因果。正如某段箴言所說的那樣: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能力上的平庸與優秀,生活上的富裕與拮据,都不是偶然的,都逃不出因果的鐵律。換句話說,現在的生活或許不是你想要的,但絕對是你自找的。

讀中學的時候總覺得讀書苦,做題苦,篤定地認爲教育制度落後,不願意下苦功夫去學習,乃至於到最後班上很多同學都考上了名牌大學,自己的分數只夠得上普通專科的分數線。

工作之後其實也並非全然沒有機會,有幾次甚至都觸碰到機會伸過來的手,只是自己沒有抓住。對我寄予厚望的領導,被我辜負了;真誠仗義的朋友和同事,被自己疏遠了;全心全意愛着我的女孩兒,被自己錯過了。

人生真的是由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構成的,就像是一本書前後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章節,不管這個連鎖反應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帶着你奔向光明的,還是牽着你陷入深淵的,自己都是始作俑者。

好在現在明白這些終歸不算太晚,尚有足夠的時間去反省改變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