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無缺》|論是陰氣,阻礙我們:如是生活。

一切都是‘中性’的。如果,你覺得不是,那説明你‘陽氣的量’還不夠。----李宗奇

一切都是‘中性’的。“仏”和“人”的:“主要區別”,就是:陽氣的相對量問題。只有←這一個“問題”

道理是這樣的。人的“仏性”,就像:“月亮”(比喻舉例),月亮沒有“缺”“月缺”所謂:“月缺”),只不過是:烏雲遮蔽,所導致的‘現象

“月亮”(既:“仏性”,的比喻、舉例)不會,也不可能

月無缺----李宗奇

月無缺。所謂的:月缺只不過,為:一種氣象,而已罷了。

道理是這樣的。“月亮”(既:“仏性”的比喻、舉例)本身,為:中性

你感覺到的一切“非中性”,他都是:陰氣

比如:憤怒,比如:羞愧,比如:難過......←這些,跟“月亮”(既:“仏性”)本身沒關係。是‘陰氣’遮所導致的道理是這樣的

“仏性”,不會,也不可能“缺失”萬物皆具、人人都有既:有“仏性”)。

但,迷住我們,不譲我們‘中性’的,看待一切......不譲我們,如是活在當下的,是:‘陰氣’。

‘陰氣遮掩’。就像,烏雲閉月,導致,看似“月缺”,一樣。

我們的快樂,我們的痛苦,我們的踟躕,我們的傲慢、我們的憤怒......

這些(既:我們的快樂、我們的痛苦......),都是:片面的。歸根究底,這些←都是我自己原因

物質世界,所謂“人生”,大概就活在:“鏡子裏”

人活在“鏡子裏”,“鏡子裏”(既:所謂的“世界”、所謂的“經歷”、所謂的“感覺”......)映照,是“仏性”的:所謂“缺”了

所謂:。實際,都是自身陽氣不足,所導致的......

‘陽氣’足夠足,沒有“痛苦”;當然,也無有“快樂”......

‘陽氣’足夠足的話......看一切......都為:是‘中性’的。看一切......都是:如是,如是。如是的,活在當下。

這就是:儒學、甚至,我可以説:是‘仏學’的‘真義’了。道理是這樣的

仏性,就是:中性。中道,即:仏道。道理是一樣的。一切的:“缺失”(所謂的:“缺失”)其本質(既:所謂的缺失,的本質......)都為:陰氣的襲來’......

所以,“修行人”,如果,有這種的話......雖然,其實,真沒什麼可“修”的。一樣的。因為,你(天生)就是:‘仏’,。你(天生)就是最終極的‘完美’。還要“修”成哪樣呢?

但,假設,有“修行人”,其實,他們修煉的(即:這種‘行為方式’的)‘核心’,就是:不斷的,累、加‘陽氣’的量。僅此而已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是個:“修行人”(所謂的:“修行人”)。而,浩然之氣,就為:‘陽氣’了。

道理是這樣的。陽氣一來、陽氣增長......宛如:清風乍起......什麼陰霾烏雲再見罷。為什麼,“仏”能:時時‘活在當下’,不起妄念,呢?

1.

舉例子,一杯清水裏,有一枚“玻璃珠”(“玻璃珠”,系“仏性”的:比喻、和舉例)。往這杯清水裏,滴一滴“墨汁”(“墨汁”,系陰氣的:舉例、和比喻),“玻璃珠”(既:“仏性”的比喻、和舉例)“黯淡”了......

再滴一滴“墨汁”(“墨汁”,系陰氣的舉例、和比喻),“玻璃珠”(既:“仏性”的比喻、和舉例)漸漸看不清了......你的憤怒,你的焦慮,你的難受......就是←這麼來的。

道理是一樣的。這怎麼辦?既:滴了“兩滴墨汁”(“兩滴墨汁”,系對‘陰氣’的比喻、和舉例),“玻璃珠”(既:“仏性”的舉例、和比喻)看不見了......

2.

“這杯水”,想,‘再看見玻璃珠’,有兩個辦法:既一、沉澱

二、往杯裏加清水......沉澱,就為:等。你就熬着......

“加清水”,就是:修福,就為:‘增加陽氣的量......’。‘陽氣’的量,往“杯裏”加的:足夠多......足夠量,以後......你又是:“一杯清水”了。

“仏性”(既:“玻璃珠”)自現。道理,為一樣的。

----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二月廿七 於自家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