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9《對僞心理學說不》【加拿大】基思·斯坦諾維奇

正文:《對“僞心理學”說不》是一本教你認識心理學,煉就一副火眼金睛辨別僞心理學的書籍。作者希望寫書能夠讓人們可以不受各種“僞心理學”的煩擾,真正科學地認識心理現象、分析心理問題的入門級書。書中的方法還可以幫我們識破絕大多數的僞科學。因此,這本書同樣是一本很好的科技哲學書籍,也提供了一套科學的批判性思維方法。前言:自己看了很多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書籍,以及相關的得到APP課程,對心理學產生了一些興趣。但是很多人其實對心理學是有一定誤解的,一提到心理學,他們想到的往往是星座,讀心術;一提到心理諮詢,他們就會認爲這個人精神可能有些異常;諸多的常識性錯誤讓我不由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而什麼又是僞心理學。正當迷茫之際,恰好看見了《對僞心理學說不這本書》。然後又驚訝的發現這本書居然已經印刷第八版了,通常一本書有很多版就意味着這本書質量很高。基於以上原因,我便開始拜讀這本書。

作者指出,有的心理學是僞心理學,這種心理學我們往往無法佐證。正如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見的一個情況,爲什麼燒香有時候不靈?那是因爲我們心中不誠。但當我們真的追根究底去理解到底誠不誠呢?我們發現這個其實是沒法證僞的。再如星座運勢之說:許多人都相信星座性格分析,常常感嘆“這個描述簡直和我一模一樣”。但我們仔細對比不同星座的描述時,我們發現星座對人格的描述都是籠統的、一般性的。若是遮住星座類型只看下面對應的描述,你會發現幾乎每一種星座的特點都有你的影子,例如“你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偶爾也會發點脾氣”、“你渴望交朋友但是也希望有獨處的空間”,這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描述的確容易令人接受,但它並不能反映出你的人格本質。

著名的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指出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爲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其實,僞心理學賴以生存的基礎也跟巴納姆效應類似,無非主要是無批判接受順言,確認偏向。其中,無批判接受順義指的是當某種說法貌似正確或者能讓各方面皆大歡喜的時候,人們就會傾向於相信他;而確認偏向指的是人們由於只關注與自己的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導致的知覺錯誤;正是利用了人們這種心理,人們才漸漸的陷入僞心理學之中。

而真正的心理學知識是經得起各種檢驗的。當我們覺得某個心理學觀點比較可疑時,可以去搜索這些發現是否在真正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是否通過了同行評審?同行評審指的是每一篇投到專業學術期刊的文章都要經過數位專家的評審,並將評審意見提交給期刊編輯。編輯權衡了這些評審意見之後再決定是不是發表這篇文章。但同行評審也只是一個最低標準,並不是通過同行評審的文章都必然正確,因爲科學期刊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但是如果這個觀點不能在有同行評審的科學文獻中獲得適當的收錄,那就很有問題了。

科學的精神在於勇於犯錯,當數據與理論不符時,不斷地進行修正纔是科學了不起的地方。真正的危險是人們避諱將自己的理論暴露在驗證中,害怕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些僞心理學觀點理論要麼什麼實質內容都沒說,要麼說的是含糊其辭的玄學。而科學的理論要對世界有精確的描述和解釋,更需要作出精準的預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關於人類行爲的理論。這些理論指導我們與人交往,爲人處世。我們很少會清晰系統的並有邏輯的表達我們的理論,通常只有在特意關注它們或者發現它們受到某種挑戰時,纔會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僞心理學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往往比真正的科學要更打動人心,但其實它往往毫無價值。心理學家的個案研究和對見證的敘述都是孤立事件,缺乏比較性信息,不能證明某一特定的理論或療法更優越。而只有比較性信息才能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釋。因此,作爲一個社會成員,應該克服這種不相信客觀數字、必須親眼目睹才相信的傾向。絕大多數影響我們社會的複雜因素都只有靠數字才能捕捉到。

但大衆有預設情境的偏見,總是希望聽到與自己的想法相符的理論,來驗證自己的先見之明。很多僞心理學的理論就是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來傳播自己的理論。很多人並不懂量子力學的術語,但是不會輕視它。很多人們不懂心理學的術語,但他們會輕而相信那些所謂通俗易懂的知識,因爲人們太渴望用心理學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結語:爲純粹偶然事件尋求解釋的這種傾向導致我們對很多巧合事件的性質產生了誤解。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