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愛孩子 | 別讓愛傷人

“孩子是我生的,就該聽我的!”

“你是個廢物,我的臉都讓你丟盡了。”

“你應該讓着弟弟……”

“我很差,我是班裏跑得最慢的,學習最差的……”

以上每一種情形和語言的存在,都彰顯着一段不良的親子關係的存在。

家庭可以是避風的港灣,有時候也可能是傷害的來源地。

親子關係的不和諧,多半是因爲父母沒能聽到孩子的心聲,沒能體會孩子的痛苦。

爲何愛會傷人

愛的基礎,是尊重;傷害,可能只是源於小事。

小時候父母長輩經常對我說:你弟弟小,要讓着你弟弟。你是她姐姐,你要疼他。

其實家中沒有到了重男輕女的地步,但這樣年復一年的重複,還是讓我十分厭煩。

11歲生日那天,弟弟又和我搶東西,把我氣哭了。事情是小事,現在已經忘了具體發生什麼,但那時本以爲過生日能得到關懷的我呀,委屈得沒喫飯,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哭了一個多小時。

媽媽進來給我送了水果,問我:“多大個事,你哭成這樣,你弟弟小……”

憤怒的我大喊:“他就是欺負我,你們都不管,你們都慣着他。他都欺負我11年了……”

媽媽:“你弟弟才9歲,怎麼就欺負你11年了。”

(氣到失了智哈哈)

但後來,媽媽在姑姑伯伯堂哥堂姐們的面前,把這件事當笑話說出來,大家鬨堂大笑。我在角落裏滿面通紅,手足無措……

事情是小事啊,但現在20多歲的我一直都記得,哪怕是到50多歲,再回想起,我還是那個11歲委屈到炸的孩子,還是那個被衆人鬨堂“嘲笑”的小女孩。

因爲……感受不到尊重啊。

就像趙玉萍老師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講的:家長常常做很多自以爲“理所當然”的事情。

一件件的小事積累下來,孩子內心的悲傷和憤怒也在幾何式增長,牴觸溝通、情緒失控、叛逆、拖沓、不聽勸……也會越來越明顯,進而導致親子關係更加僵化。

趙玉萍是中國沙盤遊戲實戰專家,是國內多維沙盤遊戲的代表性人物。她從事沙盤遊戲的系列教學和研究工作20餘年,見證了幾萬個家庭的親子衝突後,她發現:親子關係的重建纔是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在這麼多年的案例積累下,她寫出來這本《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

沙盤療法是一種心理臨牀技法,通過來訪者在有細沙的特製箱子裏隨意擺放細沙和玩具來再現現實生活,由治療師運用榮格的“心象”理論去分析來訪者的作品。這個過程以心理分析之無意識理論爲基礎,注重共情與感應。

這本書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宣講,作者在每個知識上都匹配了相關真實案例和沙盤治療過程,從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爲、人格成長和人際關係五個方面系統地解決了中小學家長間最常見的親子關係問題,幫助家長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真實困擾。

別讓原生家庭對你的負面影響延續

媽媽指着手機裏的離婚小視頻對四歲的女兒說:“你看,你不聽話爸爸媽媽就會這樣,誰都不要你了。”

說完一次孩子沒有反應,又重複了一次,終於孩子立馬哭出聲:“你不要再說啦!”

媽媽趕忙道歉,說媽媽不會不要你的,你是個好寶寶。

彷彿一切都正常了,但幾天後的早晨孩子哭着醒過來,說她夢到爸爸媽媽都不要她,都不管她。

這個媽媽這麼做是因爲自己小時候是被“散養”長大的,她對自己的原生家庭沒有那麼多的依賴,更多時候是照顧別人的角色;因此,在女兒這裏,她希望時刻向女兒展現自己的重要性,依賴自己。

原生家庭的影響潛移默化,一個人的性格受到家庭影響,也影響着他未來的家庭。一味地埋怨原生家庭沒有作用,治癒自己,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親子關係的重建案例中,我看到:每一個前來的家庭,瞭解孩子的同時,何嘗不是瞭解了父母自己呢;治癒孩子,也治癒了自己。

自渡者方能渡人。我想,沒有家庭是完美的,接納過去不完美的原生家庭,然後盡力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環境,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