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的背後帶領》——爲現在的自己負起全部責任

      還記得當初接觸到療愈課程時,一再出現“內在小孩”這個詞。各種療愈課程都鼓勵我要去看到這個“內在小孩”,擁抱它、接納它……然後呢?我現在看到了、也接納了,但是這對我的生活並沒有任何的幫助與改變,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療愈師時,對方告訴我看到就是療愈的開始,那麼開始以後又是怎樣的呢?我一直都很困惑,我想進一步地改變,我應該怎麼做?


      而這個答案我終於在安心老師的《遠遠的背後帶領》這本書裏找到了,安心老師說:內在孩童代表着某個過去的事件。你看到它只是療愈的開始,至少你看到的問題所在,那麼下一步則需要自身的覺察和自我負責。去看見那些曾經被壓抑的感受,挫敗、沮喪、傷心、難過、悲傷、生氣或憤怒,然後學會負責任,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出來、呈現出來。

      真正的療愈是,重新客觀地看待對於你曾經產生的一些錯誤的信念,用成人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些信念,學着負起責任,並做出調整。而不是在心裏去想象一個孩子,然後陪伴這個孩子,或者把這個孩子養大。那樣只會令自己深陷其中,沉溺於受害者的角色裏不可自拔。那麼內在孩童則會成爲你逃避成長,或不爲自己負責的一個好藉口。

      看到並接納內在孩童,並不是讓你去放縱和寵溺TA。而是像教導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幫助那個“內在孩子”學會負起自己的責任。學習正確地表達當下的感受,而不是釋放過往壓抑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在關係中無法處理的情緒和困擾,都來源於我們把責任放在對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例如:當我看到兒子不好好坐在椅子上,並因此而從椅子上跌倒。我原本的情緒是擔心兒子受傷,但一開口就已經發怒了。爲什麼我的擔心表達出來會變爲發怒呢?如果是以前的我會認爲是兒子不好好坐好,導致我的擔心,引發我的憤怒的情緒。此時,我把責任放在兒子身上。而現在的我,重新思考這件事,如果這件事責任是我,因爲小時候我的媽媽就是以憤怒的形式來表達對我的擔心,而我下意識地用我媽媽的方式來表達對兒子的關心。此刻,責任在於我,在於我沒有用一個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擔心不應該用憤怒來表達,也許下一次我可以用一個擁抱來表達我對兒子的擔心,而非憤怒地指責。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今天的我都可以爲自己負起全部的責任。如果內在沒有根本性轉變,我們還是會不斷掉進舊有模式裏。爲自己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我們才能在過往的土壤裏開出嬌豔的花朵,真正綻放自己。

      弗洛伊德曾說,再完美的父母也會養出傷痕累累的孩子。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自己犯錯了,這就是最大的進步,如果能記錄下來,並且進行復盤,錯誤就會成爲我們成長的最大資源。我們可以不斷反省,但真的無須內疚,在每個當下,你就是最好的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