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惰者,生之墳墓

文/賊驟驟


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氏家訓》


新年伊始,抑或某個自己認爲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一些人會煞有介事地發誓:從今往後一定改正懶惰之惡習,在未來的日子裏一定勤奮自律,努力奮鬥,絕不再像從前那般慵懶懈怠,如若違背,願意接受什麼樣的懲罰云云。

立誓時神態足夠莊嚴,語氣異常堅定,只差沒到廟裏去斬雞頭燒黃紙了。可最終結果呢,過不了幾天就會像《西遊記》裏的妖怪一樣,被惰性一棍子打回原形,而當初信誓旦旦宣過的誓言,表過的決心早就被拋諸腦後,再不會憶起半分。

如癱瘓病人般賴在牀上不願起來,起牀後又什麼事情也不想幹,能拖到明天的事情今天決不行動,自己負責的事務寧願卑躬屈膝地勞煩別人也不願親自動手,不懂的事情懶得弄懂,不會做的事情不主動去學習,想學的技能因爲怕麻煩而遲遲不願鑽研。什麼沖天抱負,什麼人生規劃,什麼學習工作,懶得搭理,統統拋到九霄雲外。

這些便是懶惰的真實寫照,也是大多數平庸之輩的日常。

誰都向往安逸的生活,誰都不願意去接手勞累繁瑣的工作內容或者任務,這或許是因爲人性中好逸惡勞的天性使然。有些人甚至會這樣認爲:反正人生漫長,逍遙快活些時日也未嘗不可。

這樣的想法固然無可厚非,卻要在心底問問自己,是否有心安理得逍遙快活的資本。如果當下不具備這樣的資本,每天仍要疲於應付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各種危機,卻還是懈於奮鬥,懶於進取,卻還是要不自量力、一意孤行地沉迷於享受、玩樂。那麼,換來的只能是停滯不前的工作狀態,以及捉襟見肘的生活方式。

回憶起張嘉佳的《老情書》裏面,那位老太太拄着柺杖,站在酒吧裏,痛罵年輕人的那段話:

不趁着年輕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爲出世,以爲自己活佛涅盤來的?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來的,你們的平平淡淡是懶惰,是害怕,是貪圖安逸,是一條不敢見世面的土狗。

罵得很難聽,卻最切中事實,是耄耋之年的長輩恨鐵不成鋼的警示與告誡。老太太絕非因爲罵人過癮,她只是怕他們就這麼一直頹廢下去,自私、懶惰,把自己的人生過得一無是處、黯淡無光。

老太太是過來人,她的內心無比清楚:如果懶惰只是暫時的,只是在面對一項複雜困難的事務時偶然表現出來的倦怠,倒也情有可原。畢竟就算是一臺精鐵鑄造的機器,在高負荷運轉一段時間之後也需要做些保養,更何況是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慾的大活人。

怕只怕,被惰性慣縱得時間久了,惰毒早已侵入他們的骨肉,溶入他們的血液。潛移默化中他們的思想開始趨向於頹靡,行動趨向於麻木遲緩。至此,再憶不起內心的憧憬與嚮往,更無心去面對生活中的各項難題,隨之而來的是必定是個人的頹廢和生活的腐化。所以,防微杜漸永遠不會是危言聳聽。

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只此一句,便將世間失敗之情形分析歸納得異常透徹。

仔細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的人生經歷,有多少個目標和計劃是因爲個人的惰性而遭到擱淺?目標擬定確切,計劃確定周全,但一落實到行動上,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未知的變數。難道真的是因爲目標難以實現計劃難以落實?多半還不是因爲自己的惰性使然。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很多人的腦海裏都有一些美好的規劃和願景,但是他們懶於思考怎樣才能將之變成現實;也許他們知道如何將自己的規劃和願景變成現實,但是他們又懶於做出嘗試,懶於付出不懈的努力。對於這些人而言,規劃和願景終究只是海市蜃樓,即使日日撩撥得他心癢難耐,也永遠觸不可及。

詩人北島在其著名的抒情詩《回答》中這樣寫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我們暫且不去思量這兩句詩的隱喻和政治背景。在這裏,我們把這兩句詩詞略微改動一下:勤奮是勤奮者的通行證,懶惰是懶惰者的墓誌銘。這樣一改,所要表達的意思可能就一目瞭然了吧?

懶惰會毀掉一個人,勤奮則可以激發一個人。是慵懶懈怠、得過且過地虛度一生,還是鬥志昂揚、不辭辛苦地開創一番事業?是安逸於眼前受累後半生,還是咬牙辛苦幾年讓全家人享福一輩子?全靠自己選擇。

我們應當仔細掂量:暫時的身體所受的苦與累,跟一輩子需要默默承受的生活的困頓以及無所作爲的煩悶與悔恨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

更何況,當一個人獲得成功的時候,且有他享受的資本和怡然自得的時光。人生緊要處就那麼幾年光景,如果不比別人勤奮一些,不加快自己的腳步,必然會不落於人後。而失敗驅使的車輪似乎更熱衷於碾軋跑得慢的人,說不定它覺得不過癮,意猶未盡地掛上倒檔,多碾軋幾遍那跑得慢的人,直到他長了記性。

怠惰者,生之墳墓!在這裏奉勸每一位懶惰之人,賊頭鼠腦準備偷懶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有這麼一句格言的存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