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詩,道雨韻


說起寫雨的古詩詞,有很多很多,可以說不計其數。

像杜牧描寫清明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短短數言,就生動形象地把清明時節人們思念親人的悲傷,描寫的淋漓盡致。

詩中的雨,用來渲染對故去親人無限的哀思,再合適不過,你想,雨是水,淚不也是水嗎?。只是此水非彼水,另加了許多愁滋味。

這種描寫,失去親人的人,更能深深體會其中寓意。清明節正值春季,雨水開始增多,祭奠親人途中遇雨,一點也不稀奇。我就曾在雨中,去祭祀過親人。

那菲菲的細雨,讓人增加了一絲愁緒,也會令人想起親人生前的種種,因此,用“斷魂”來描寫清明,我的感覺,再沒有比這兩個字更確切的字了。

而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則把人帶入另一種意境。

開頭就說了什麼樣的雨是“好雨”。詩人說,知道什麼時候該下,什麼時候不該下的雨就是好雨。好的雨,是敲開春天大門的信使,給予了萬物甦醒的能量,只有春雨來了,樹才能綠,花才能開,草才能長。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寒冷的冬天下得只能是雪。只有下雨,才預示着春天來臨。民間就有“一場春雨一場暖”一說,民諺俗語雖然沒有詩人的詞句那麼富有詩意,卻跟詩人描寫的情景異曲同工,都是描寫雨來了,春天才會來。

另外寫雨的詩還有: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渭城朝雨悒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

通過這些唯美、抒情、或哀怨的雨的描寫,我們知道了,詩人在借雨喻情,不管是情,還是景,這些雅俗共賞的文字組合在一起,充滿了無與倫比的美,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筆下的飄逸,柔美,離別和悲傷。

在此,對古人愈加無比地欽佩,他們對情對景的觀察是如此細緻,描寫如此細膩,讓身爲今人的我們是不是有愧疚之感。

與古人相比,我們多久沒有仔細地看過一片葉子了?又多久沒有用心欣賞一朵花的盛開了?我們只知道一棵樹上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可究竟有什麼不同,我們懶得觀察。花開的燦爛我們都見過,可仔細欣賞過一朵花的燦爛嗎?每朵花有幾個花瓣,花蕊是什麼樣子的?這些好像都進不了我們的視線。

所以,美在我們眼裏是抽象的,籠統的,無法做到具體的描寫,美,只能用一個美字來概括。古人卻做到了,他們細膩的觀察,豐富的情感幫助了他們,他們的詩句唯美不做作,通俗且文雅,也可以說,只要識字,就能讀出詩句想要表達的意境。

就拿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來說,相信人們都能知道詩句所表達的含義。風帶着雨,悄悄藉助夜的黑,不發一點聲響地滋潤着萬物。讀這兩句,我們彷彿看到調皮的雨,跟我們捉着迷藏,和植物一起開心地做着遊戲。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難於靜下心來,寫出古人那樣源遠流長的詩詞佳句呢?

我覺得浮躁是首選,都知道現在生活節奏快,似乎不允許我們停下,駐足一觀眼前的風景。

但是,人們真的忙到無暇認真欣賞大自然的美嗎?

我想應該不是,一週七天,忙碌五天,週六週日有兩天是屬於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拿出一天的時間,用來休息和整理家務,應該綽綽有餘。只要你不懶,用剩下的這一天去擁抱大自然,還是可以做到的。

再說回到雨,我本人還是比較喜歡雨的,不管是春天的菲菲細雨,還是夏雨的酣暢淋漓,又或是秋日的纏綿悱惻。不同季節的雨,會讓人不同的意境和遐思。

對雨,我也寫過幾篇不同的文字,每一篇都是在寫雨,但是因爲心情的不同,文字中也會注入不同的意境。有俏皮,有厚重,也有傷感。我想,這些就是情感賦予雨的靈魂吧!

所以,不妨在雨天,或靜坐觀雨,或雨中漫步,在細雨中,效仿一下古人,品味雨帶給你的快樂,想來會相當愜意。

最後用這句“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請大家一起漫步細雨,欣賞雨絲的如煙似霧,美景的如夢似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