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小心慣性思維

什麼是慣性思維?

平時的經驗和見識,會形成我們對事物固有的認知,在做決定時起到指導、輔助作用。

可以減少思考的時間,縮短決策的過程,就像把各種經驗製作成一個工具,用的時候不需要再思考,直接就用,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就像手機app,你不需要知道背後是由什麼代碼,經過怎樣的方式組合而成,你也不用知道某行代碼是幹嘛的。

你只需把app下載下來安裝,打開使用就好。

慣性思維就是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解決時的思路,及相關的專業知識打包,往後遇到問題不思考直接使用的過程。


慣性思維的形成

第一次解決問題大家都要費很大的力氣,但同樣的問題解決得多了,就會形成識別的方式,當出現某個特定的現象,就知道是什麼情況,需要通過什麼方法才能解決。

外人還一頭霧水的時候,你已經輕鬆找到問題的原因。

專業人士在面對問題時,在潛意識裏經過了複雜的思考計算,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很多領域的知識,需要邏輯推理,假設和論證,但這一切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短到立刻得出答案,在外人看來,就像隨口而出的一句話,但卻真的直擊要害,立刻解決問題,乾脆利落擲地有聲。

其實其中融合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只是這個過程已經形成了習慣,成爲腦袋中的一個自動化過程,只是外人看不到這個思考、假設、推理的過程。

有這麼一個故事,工廠的機器壞了,廠長找了很多人來修都沒有修好。

最後廠長請來了一位業專家,專家圍着這機器轉了好幾圈,東敲敲,西打打。最後用粉筆在機器上劃了一條線,並告訴工人怎麼解決,按照專家的建議,問題真解決了。

看似簡單的一條線,其實需要結合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知道問題在哪,怎麼才能解決。要經歷一個尋找問題、推論思考、總結歸納的過。

需要調動大量過往的知識和經驗,最終才能形成可行的方案。

在外人看來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問題。可實際上在達到這個程度之前,是需要漫長的學習過程的。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有的毫不費力都需要你不斷地打磨技能,提升熟練度。


慣性思維可能是種阻礙

當我們把過往的知識、經驗打包成了“好用的工具”,用的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一種固定模式。

會對未來形成一些不易察覺的麻煩。

人總是貪圖一勞永逸,如果獲得了可行的方法,不論方法是否好用,大部分的人會一直使用這種方法。

剛到公司,前輩教你的方法,你可以一直使用數十年,甚至更久。

是這種方法好嗎?不見得,但一定是使用者不願意繼續思考,試圖進行改進。

而這個時候老的方法就會形成一種慣性,你越用越熟練,越不想再嘗試,於是就被某種方法一直困住。

而生活中,我們被無數這樣的方法困住,因爲學習的時候接觸了某種方法,所以之後不管爲什麼,效率高不高,會一直延續下去,成了一種約定俗成。

如果有一個工作需要30分鐘,而換一種方法做可以節省5分時間,大部分人感覺還是用老方法穩妥一點,最起碼不會捱罵。

依舊使用舊方法,並且找出各種理由解釋,感覺也不差5分鐘。

可當你嘗試了這個新方法,提升了5分鐘的效率,嚐到了甜頭,去學習了更多的方法、工具。

很長一段時間後,你又會有新的發現,可以節省15分鐘的時間。


經過幾次的探索學習,你每天都可以節省20分鐘的時間,一年下來就有7200分鐘,從一開始的5分鐘,到20分鐘,是所有人沒有意料到的。

慣性思維讓我們變的守舊,變的遲鈍,也變的害怕改變,時間越久慣性思維會讓你變的越固執,於是錯過了很多的機會。

而這也意味着你變的更加的“確定”,未來真的如你猜到的那樣,十年如一日,一塵不變。

這時候逝去不止有時間,還有未來。

慣性思維這個自動駕駛系統很好,但在享受自動駕駛時候,也要保有一份理性的思考,如果人生這輛車完全地放任自由,那麼大概率會走向一個你不喜歡的結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