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詩我譯(泰戈爾篇)——飛鳥集(86—90)

譯文:真念一思

作者:泰戈爾

86

"How far are you from me, O Fruit?"

"I am hidden in your heart, O Flower."

“果實啊,你離我有多遠?”

“花兒呀,我就藏在你的心裏”

87

This longing is for the one who is felt in the dark, 

but not seen in the day.

這期盼,是爲了

那在黑暗之中能感覺到

白天卻見不到蹤影的人

88

"You are the big drop of dew under the lotus leaf, 

I am the smaller one on its upper side,

" said the dewdrop to the lake.

露珠對湖水說:

“你是荷葉下的大露珠

我是它上面的小露珠”

89

The scabbard is content to be dull 

when it protects the keenness of the sword.

爲保護劍之鋒利

劍鞘甘願遲鈍

90

In darkness the One appears as uniform; 

in the light the One appears as manifold.

在黑暗裏萬物同一

在光明中一化萬象


名詩我譯專題:

喜歡那些優美動人的名詩,喜歡找出它們的原文,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翻譯。

一思譯文,也許會與別的譯文有類似之處,因爲畢竟源自同一篇原文。

但一定,也會有所不同!因爲有我自己的理解與感悟。

與我而言,這是一個欣賞的方式,一個學習的方式,也是一個感悟的過程。

喜歡這樣一種方式,喜歡這樣一個過程!🥰🥰🥰🤗🤗🤗

不斷更新中,敬請關注賜教!

相關資料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

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 社祕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

泰戈爾的詩風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啓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謝婉瑩等一代文豪,其中許多作品多次被譯成中文。 泰戈爾的《飛鳥集》影響冰心,使她寫出了《繁星·春水》。

《飛鳥集》簡介:

這是泰戈爾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1916年。這本詩集包括325首無題詩,基本題材多爲極其常見事物,不外乎小草、落葉、飛鳥、星辰、河流等等。其中絕大多數的詩只有一兩行,或者捕捉一個自然景觀,或者述說一個事理。詩集並沒有明顯的邏輯結構和明確的中心,只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觸、思考、情思的片段的記錄。

由於詩人忠實於自己的思想,具有敏銳洞察自然、社會的能力和一支善於表達心曲的妙筆,這些形似隻言片語的小詩就蘊涵了豐富的思想、深奧的哲理,表現出一種清新明快、優美雋永的風格。 《飛鳥集》在世界各地被譯爲多種文字版本 ,對於中國的"小詩運動"的產生與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創作背景

《飛鳥集》創作於1913年,初版於1916年完成。《飛鳥集》其中的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詩人曾經盛讚日本緋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

《飛鳥集》中表現了深層的精神追求-愛與和諧的宇宙終極原則或神,描繪自然萬物的靈(神)性相通,有機一體,展現人與自然、愛與神的親密無間、交互融溶,歌贊生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從而生成了豐富雋永的人生哲理。在這裏神、自然、人與愛的界限己經模糊不清了,詩人追求人與神的合一、愛與神的關係、以及神與自然的統一,渴望與神"完全合一的形象顯現",也就是要達到有限生命與無限生命的統一,就是要達到人的最高的理想境界。爲此,詩中揭示,人必須完善自己的人格,要在"思想中摒除虛僞",要驅走心中"一切的醜惡",並且只能在"愛"中,在"愛的服務"中與神結合。詩人在詩篇中表達了人生的奉獻與人生意義的追求,使詩篇充滿着生機。

由於詩人的生命哲學並不完善,在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生命最終統一問題上,顯得無能爲力,只好用道德的自我完善和"泛愛論"來求得統一,求得人生的圓滿,求得社會理想的實現。

藝術特色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十分注重對自然的描寫,一隻鳥兒、一朵花、一顆星、一個雨滴、也都具有人性與生命力。他熱愛整個大自然。他認爲人類情感和自然力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或自然融入人類的感情,或人類的感情融入自然。只有融入自然才能淨化自己的生命。自然不僅提供了暗示的形象,而且還積極的協助我們抹去人類生活中一切分離的痕跡;情人可能會分離,而這種分離將淹沒與在陽光裏歡笑的綠草和繁花之下。讀了他的作品,便令人覺得宇宙的活動和人生的變化是有意義的,是快樂的,便給人以無窮的勇氣。

在詩裏他還賦予了"晨的意義"。"每日清晨的到來,並不是一件以無休止的單調重複着的瑣碎小事,而是一種永恆的驚奇。因爲它在光明戰勝黑暗,自由戰勝束縛的生命的戲劇中是一支重要的插曲。如第235首"不要說'這是早晨',並以昨天的名義將它打發掉,象初次看到的一個新生的,尚未取名的嬰孩那樣看待它吧。"又如第32首"神自己的清晨,在他自己看來也是新奇的。"

詩人並不是爲了自然而寫自然,這裏的自然是和人相契合的。抒寫廣闊博大的自然世界實際上是爲了給人性極大的自由。鳥兒在天上地飛行,這就暗示這人類理想望卻又不可企及的巨大的自由。然而暮色中歸巢飛鳥的翅膀,又使詩人想起人類情愛的不可阻擋的力量。"星星也是自由,愛情和歡樂地象徵;它們就像天庭盛開地花朵,它們又似乎在默誦着神自己地美妙樂章。"

《飛鳥集》基本題材多爲極其常見植物,不外乎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等等。讀這些小詩時就像在暴雨後初夏的早晨,推開臥房的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亮的晨。平時孱弱的小溪無端的雄壯起來,加快了前行的腳步,哼唱着嘹亮的歌;陽光撒落在掛着水珠的樹葉上,那水珠顯得特別的明亮,這明亮把樹葉襯托成一種透明的色彩;平坦的草地像是吸足了油彩,當心那跳躍着的小松鼠是否也會染上這亮綠的油彩;天邊有幾朵白雲在倘翔,似乎在回味昨夜的狂歡;一切都是那樣地清新,亮麗,可是其中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用輕鬆的語句卻道出了深沉的哲理,這正是《飛鳥集》吸引人的原因。

作品影響

泰戈爾的《飛鳥集》曾在中國現代詩壇產生了較大影響,鄭振鐸譯的《飛鳥集》出版後,詩壇上隨感式的小詩十分流行。女詩人謝冰心在她的詩集《繁星》序裏曾說過她的詩受了泰戈爾的影響。

作品評價

泰戈爾這本《飛鳥集》。成書已有92年,現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書中散發的哲思,有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歷史學家、作家、政論家 李敖

延伸閱讀資料及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致敬致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