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哲學的由繁至簡

古今中外,探索美食新花樣始終是有條件者的一大愛好。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在條件允許範圍內,欣賞世界各地美景、盡享不同風味美食,絕不像古代那樣遙不可及。在飽腹的基礎上,更追求味蕾的極致享受以及食材新鮮和營養均衡,既要好喫又要健康,這可以說是當代人共同認可的飲食哲學。

雖然不願意把喫這件事搞得太複雜,但需要承認,美食中確實隱含着人類的世界觀和生活態度。隨着歷史的發展,人類的飲食哲學也在不斷變化中。蕾切爾•勞丹在《美食與文明》中講述的正是人類的烹飪技術、飲食方式及其隱含的飲食哲學的變化史。


相對於現代人而言,受統治精英左右的古代烹飪哲學承載了更多附加含義。蕾切爾•勞丹認爲古代烹飪哲學主要包含三個原則,即等級制原則、祭祀交易原則和烹飪宇宙理論。

等級制原則維護了統治精英所劃定的等級制度,認爲社會地位高的權貴理應享受高端美食,而廣大貧窮的民衆應該只靠低端飲食維持生存。祭祀交易原則用於人類與神明的關係,祈求神明的保佑。烹飪宇宙理論則展現了古人對生命、對宇宙過程的認識,認爲烹飪是模擬了宇宙循環過程,生命成長也是一種“熟”的過程。

或者可以說,古代人通過這三個烹飪哲學原則,表明了他們對人與人、人與神、人與宇宙的關係和整個世界秩序的認知。

在先後崛起的各大帝國的漫長統治之下,這種高端飲食和低端飲食兩極分化的不平等狀態持續了很久,“雞是農民的,喫雞的卻是城裏人”。但食物類型和飲食模式始終在不斷繼承傳統和吸收新材料,並且,隨着帝國的擴張,飲食習慣也推進了作物的遷移和製作工藝的傳播,烹飪方式也就通過不斷地就地取材和入鄉隨俗,融入不同地方特色。

共同的飲食習慣也有益於在一定範圍內建立起羣體認同感。古羅馬人正是如此,龐貝古城的一幅塗鴉就寫道:“不與我同桌而食者,於我乃是野蠻人。”

當然,除了追求高端飲食的奢靡和精緻之外,也不乏一些短期流行的新觀點。羅馬共和時期飲食提倡簡樸剋制,古羅馬醫生蓋倫提倡營養健康,中國儒家飲食講究體面、足夠、不奢華,道家飲食哲學則強調健康、延年益壽。每種觀點都表達了各自對飲食的不同態度。

此外,世界上傳播範圍較廣的普世宗教取代了古代祭祀原則,對世界各地的飲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茶、咖啡和巧克力的普及,伴隨着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傳播,也帶來了新的社交場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到了近代之後,居於高端飲食和低端飲食之間的中等飲食逐漸發展起來。英格蘭流行起鄉紳飲食,化學派醫生主張健康搭配和消化是一種發酵的觀點,荷蘭人注重家庭烹飪方式和家庭聚餐,美國人也提倡使用美洲的原材料,創造出一種充足又得體的飲食。

世界各地的民族逐漸建立起適合自己習慣的城市中產階級飲食,節儉、顧家和體面是這些民族國家飲食的共同哲學基礎。顯然,在現代哲學飲食中,古代飲食哲學中的等級制等影響已經逐漸式微,現代人更強調平等主義原則,也更迴歸飲食本身。

進入近現代以來,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是工業化對飲食習慣的影響。隨着工業化的推進和新技術的產生,統一加工的袋裝食品、罐頭食品、飲料、醬汁等快餐速食產品,給家庭廚房和餐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帶來隱憂。

健康、營養是現代人更關注的焦點。這些工業化加工的食品,是否含有大量脂肪?是否營養健康?是否含有不安全的防腐劑、添加劑?是否容易引發肥胖症等?現代人對加工食品的關注和憂慮,一方面促使加工食品不斷改進以達到顧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促使了慢食運動、食用天然食品、迴歸家庭烹飪等飲食哲學的產生。

對於現代人而言,可自由選擇的食品範圍廣且非常便利,好喫、營養、健康、天然是自然而然的選擇標準。烹飪和飲食,卸下古代附加的等級觀念,迴歸美味健康的基本追求,這樣的飲食哲學或許更加純粹。

2021.04.11霧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