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言雜談

                      (1)

早上,接待一箇中年女士,在xr與11猶豫不決。

她告訴我來門店看了好幾次,這兩款機子也比較了許久,還是相中xr。

她預算買xr,可門店只有11的現貨,兩款差價六百元左右,我把兩款的性能差異一一介紹。

依我看,幾百元差距,大多數顧客肯定都會挑一個相對新的款,而不是三年前的機子。

畢竟今年再上新款,它就得被下架不再生產了。

買新不買舊,雖不提倡追求最新款,但若價差不大,相對選擇一款性能更強勁的中上款怎麼都比即將淘汰的機子強吧。

可她糾結了大半個小時,問了旁邊的老公又打電話問了朋友,才下定決心買了11。

結果一回去發信息給我說後悔了,還是覺得xr更實惠。

已經拆封激活的機子,再怎麼後悔也沒辦法。只相差了六百元,卻不得不反反覆覆猶豫不決,哪怕買了還得後悔。

這就是中年人的囧狀。我能明白這種捨不得的心境。若換作是孩子的開銷呢?還會這般嗎?

                      (2)

週五下午,兩個學生模樣的小妹妹踏入店內,拘謹地問:“姐姐,你這有12promax嗎?我想看看。”

同事隨意地接待,指着進門口第一排第一款迴應:“有,就這款。”

“有銀色嗎?”

“有。”

“幫我拿一臺。”

“啊!你要啊,這個我們沒現貨要訂。我以爲你只是問這個顏色。”

“那其他顏色有現貨嗎?”

“這款都沒有,都需要預定。”

“那幫我訂一臺吧。”

估計同事還在驚愕中,我也沒想到會有一個約莫十幾歲的學生闖進來直接要這款售價一萬多的高端機。

“姐姐,你是不是覺得我們買不起。”

似乎看到了我們的驚詫,女孩發出了質疑之聲。

“沒有呢?怎麼會?”同事尷尬地笑着替自己圓場。

好在我們也沒有以貌取人,並未說不得體語言,行爲不夠熱情但並沒有漠視顧客。

女孩沒半絲猶豫直接用支付寶付了1000元定金,既沒有讓我們等待片刻,也沒有打電話去與家人溝通。

“你們還是學生吧!”同事開單間隙,我上前與之閒聊。

“是的,高一。”看她們的身形,怎麼也不像高中生的模樣,最多像個初中生。

每逢週五或週末,恰巧是學校放假的日子。經常會有很多初中生或高中生一窩蜂進店看看。

他們喜歡蘋果手機,非常想擁有,但迫於兜裏沒錢。有部分孩子,以各種名義央求父母親購買。

我見過好些個剛上初中的孩子就那些蘋果的最新款,售價一萬多的那種。

學校是明文禁止帶手機進課堂,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好多有條件的學生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手機,上交一個藏匿一個。條件不足的去淘模型機,把模型機上交老師,真機留在身邊偷偷摸摸地玩。

不得不感慨,現在的孩子可真幸福。一萬多的手機,在這個經濟並不發達的小縣城,又有多少中年人捨得呢?可她們卻能毫不眨眼。

                      (2)

前幾天,一個約莫十六七歲的男孩與父母踏進店內,問我們能不能補卡。告知顧客我們是專賣蘋果手機,補卡要去營業廳。

男孩在手機展桌前把玩着12pro演示機,男孩母親說隨便買一款其他品牌的用着算了。

我估摸着家長不願意買太貴的手機給孩子,但見男孩看的卻又是售價八千多的高端機,於是轉而推薦旁邊的同一系列蘋果12,售價六千多。告訴他兩者除了邊框材質,背板手感以及多一個長焦攝像頭,性能其實是一樣的。

可男孩眼睛都不願意瞟一下,直接來一句性能差遠了,我看不上那款。

父親在一旁沒說話。見男孩相中那款手機,纔開口要求少價。當得知沒有現貨又沒得優惠,他踏出了門店,可男孩同他媽媽一直站在我們店門口。

店內還有其他顧客,我也顧不上他們,轉而去辦其他業務。男孩父親過來,嚷着讓我們再優惠些,最後訂了下來。

第二天父親帶男孩來拿機子,付款全是現金。在推薦快充頭時,才從男孩口中得知他早幾天丟的也是這款售價8499的手機,去年剛上市加價買了,配了耳機加充電頭去了一萬多。

短短五個月時間,他的家人替他買了兩款高端機,花費將近三萬。

可看看他父母的穿着,跟大多數普通父母又有什麼分別呢?他父母用的都是最普通的那種一兩千的手機,可對他卻如此捨得。

在我欲打算把我手機號寫在單上讓他回去加我時,他告訴我他有我微信,前兩年在我們店買了一款xs,那也是一款接近一萬的高端機。

我有認臉盲症,除非經常在我面前晃悠,不然我壓根分不清哪張臉是哪位顧客,反而對名字更能熟記於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