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書: 青春咖啡館

——· 關於本書 ·——

《青春咖啡館》是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的第二十五部作品,出版於2007年,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創下兩週內銷售十萬冊的紀錄,一時間紅透了法蘭西的天空。之後,這本書更是被法國頗具文化影響力的《讀書》雜誌評選爲“2007年度最佳圖書”。《讀書》雜誌評價這部作品是:一本莊嚴、傷感的書,是一部描寫神奇巴黎和迷失主題的富有魔力的書。這本書描寫的雖然是六十年代的巴黎,但書中的迷茫、流浪和追尋的主題卻讓時下的年輕人感同身受。故事的結局雖然是悲涼的,但對人生的啓迪卻是透徹和尖銳的。

——· 關於作者 ·——

本書作者帕特里克.莫迪亞諾被譽爲是當代法國最具才華的作家,一位法國評論家曾充滿深情地說:“人生的幸福有多種,守望莫迪亞諾小說新作出版即是其中之一。”他的小說常常與記憶有關,總是通過尋找、調查、回憶和探索,將視野轉回到從前的歲月,描寫“消逝”的過去,試圖尋找被遺忘的記憶,重塑被遺失的身份,但最終往往只是一片徒勞。2014年莫迪亞諾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諾獎對莫迪亞諾的頒獎詞就着重讚揚了他善於應用回憶藝術,喚醒人們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

——· 本書金句 ·——

1.後來我每次與什麼人斷絕往來的時候,我都能重新體會到這種沉醉,只有在逃跑的時候,我才真的是我自己,我僅有的那些美好的回憶,都跟逃跑或者離家出走連在一起,但是生活總會重佔上風。

2.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着,有多少事情諱莫如深,必須緘默其口。

3. 永恆輪迴是一種世界觀,與基督教的有始有終世界觀正好相反。

4. 對於虛無主義的克服,人們殺死了上帝最終信仰的永恆輪迴,並以此終結了信仰的時代。

5. 我們都太年輕,我們沒有什麼過去需要公開,我們生活在當下。

——· 核心內容 ·——

一、童年的陰影,家庭關愛的缺失造就了露姬的孤獨與迷茫

這部小說共分爲六個部分,分別通過一名巴黎高等礦業學校的大學生、一位名叫蓋世裏的私家偵探、露姬本人和露姬的情人羅蘭這四個敘述者的視角,拼湊出了一位流連於孔岱咖啡館的神祕女子露姬一生的故事。

作者莫迪亞諾對露姬的童年生活做了細緻的刻畫,其中的很多情節都源自於他自身的經歷。這也是莫迪亞諾的慣用寫作風格,他本人就曾宣稱他的小說是“自傳體”的,他筆下很多人物都融合了自己不同階段的人生經歷。在小說中露姬的身份從一出場就充滿了懸念。實際上,“露姬”並不是她的本名,而是她經常光顧的孔岱咖啡館裏的客人們給她取的,他們並不知道知曉露姬的真實姓名和來歷,在他們眼中,露姬總是日復一日,夜復一夜的苦守在咖啡館的一張桌子旁,似乎在執着地等待着一個失去聯繫的陌生人。

露姬的母親到達巴黎後,爲了生計在巴黎著名的紅磨坊酒吧裏做服務員,每日總是晝伏夜出,沒有餘力照看露姬。年幼的露姬晚上一個人待在空屋子裏,熬過了孤獨寂寞的童年。母親還是個性情冷淡,極不善於與孩子溝通的人,這使得露姬的童年生活不僅單調乏味,還缺失了母愛與親情的溫暖。

童年的陰影將露姬塑造成了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而又性格矛盾的人。她的內心躁動、焦慮、不安,她厭倦了孤獨和等待,希望逃出家門,在都市的繁華中獲得慰藉。但這種慰藉又並不是露姬的最終目的,她渴望得到關愛,得到陪伴,去探尋孤單之外的生命意義,但這似乎是浪漫的巴黎所不能賦予她的。因此,童年的經歷註定了露姬一生的悲劇,她懼怕孤單,又在人羣中迷茫,在露姬之後的人生軌跡中不斷的徘徊在安定與逃離,追求與流浪、擺脫孤獨與重回孤獨之間。

二、少年的流浪,露姬的探尋與逃避展現了法國青年的生活縮影

本書作者莫迪亞諾十分喜歡塑造流亡式的人物,在露姬進入少年時代後,流浪就成了她生活的主題。爲了戰勝孤獨與恐懼,在母親晚上上班後,露姬開始嘗試一個人逃出家門,在夜間遊蕩。當露姬發現並沒有人在意她的逃離後,她逐漸喜歡上了這種夜晚一個人在大街上閒逛的方式,並兩次因“未成年流浪”被警察帶走。在一次夜遊中,她還認識酒吧女郎亞娜特,並由此過早的進入了成人世界,開始嘗試毒品。

叛逆的露姬實則是個讓人倍感心酸的少女,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似乎從未有人關注她、傾聽她,母親從警察局接到露姬後,竟然沒有對她的行爲作出任何評價,哪怕是一句指責。因此,陌生人的一點點的愛意也能在露姬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溫情。這是露姬第一次選擇了流浪,如果按照我們在開篇時對流浪的劃分,這是一種主動的、尋找生命意義的流浪。在今後的生活中,露姬愛上了這種流浪,只有在逃跑的時候,她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而露姬的第二次流浪,選擇了躲避在孔岱咖啡館裏,這個咖啡館,也是書名“青春咖啡館”的由來,因爲這裏的常客大都不超過25歲,正值青春年華。但也有部分客人,雖然已經年過半百,大家卻似乎都忘記了他們的年齡,他們忠貞不二地堅守着自己的青春。

當時的法國正盛行着一種國際情境主義的思潮。他們提倡用創造生活取代被動生活,呼籲毫無拘束地生活、毫無節制地享受和遊戲人生,過一種流浪的生活。露姬第二次流浪選擇的孔岱咖啡館就是巴黎社會中按照情境主義生活着的年輕人的縮影,在這裏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人當成了生活的異類,他們在這個城市遊蕩着,過着一種拮据又肆意的流浪生活。

三、一生的嘗試,對於生命的意義露姬從未停止追尋

對於生命的意義,露姬在書中做過四次最具代表性的嘗試,分別是吸毒、讀書、婚姻和自殺。在自我的經歷與書籍的共同影響下,露姬逐漸感受到了生命的虛無,她開始相信永恆輪迴,認爲想要找到生命的意義,就必須自我毀滅,涅槃重生。因此,在小說的最後,露姬的生活原本看起來似乎已經撥雲見日,但她最終卻選擇了跳樓自殺。

很多讀過莫迪亞諾小說的人都評論說,莫迪亞諾的小說常常沒有結尾,主題也總是一團迷霧。而在這本小說中也是如此,他爲掙扎半生卻一無所獲的女主人公設計了一條自殺之路。他似乎在告訴讀者,幸福只是曇花一現的東西,人生尋尋覓覓,到頭來得到的只有落寞、失去、不幸、迷茫。這樣的主題讓很多讀者不禁疑惑,難道這就是莫迪亞諾想表達的生命的意義?對此,我們不妨換一種思維方式。我們無法掌控時代、掌控人生,但對於自己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定位。幸福和得到並不一定是一種狀態,也可以是一種時態,既然無法把握人生的結局,我們不妨就以一個渺小而平凡者的心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生命的每一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