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在負重而行嗎?”:從兒童的塗鴉裏看懂恐懼

“媽媽,我怕,有鬼。”

“我不敢一個人睡。”

“我要是被抱走了怎麼辦?我不想去。”

......

這樣帶着恐懼的話你是不是聽到過?

當時你怎麼做呢?

安撫?告訴孩子不用怕,鼓勵他大膽一點。

笑笑?覺得孩子想多了。

生氣?批評孩子不夠勇敢,太不像男子漢了。

......

其實,恐懼是兒童正常的情緒體驗。

除了語言表達,還應該留意孩子的非語言表達,例如繪畫和塗鴉。

票房突破6億的電影《我的姐姐》,引發了全網關於親情、溫情、女性、青春、送養等話題的熱議。作爲一個不被家庭關注,從來沒有享受過溫情的姐姐(張子楓飾演),她的內心是極度冷漠的,姐弟間也沒有什麼親情可言。在父母雙亡後,她想到的是弟弟送養,是弟弟的畫,擊碎了姐姐的冷漠,勾起了她對家的深情。弟弟畫了什麼呢?爲什麼撕毀?

畫面上是一家四口人快樂地笑着,拉着手,色彩明亮,幸福快樂。

畫畫,是弟弟的美好期盼。

撕毀畫,是弟弟的恐懼,這美好的一切消失了,家,不存在了。

兒童一般不善於表達或不願意講出他們的恐懼,但他們會把潛意識說不出來的內容投射在繪畫或塗鴉上。

如何讀懂孩子的這些塗鴉呢?

心理學家埃維·克羅蒂所著的《兒童恐懼心理學》,從專業的角度,用輕鬆易讀的方式,帶你解讀兒童的塗鴉,分析孩子的恐懼,並提出簡單、實用的建議。

一、沒有語言的語言,是孩子沒有說出口的話。

兒童的塗鴉,是一本沒有詞語的詞典,需要愛心、耐心和細心去解讀。

如果你就在孩子身邊,我們可以從兒童的操作方式去解讀。例如握筆是放鬆還是緊張,線條是流暢還是猶豫,空間是合理還是偏頗,力度是輕柔還是用力......

我們還可以從畫面內容去解讀。通過畫筆和色彩,兒童的恐懼情緒能夠清晰地展現出來。

8歲的女孩小娜不敢告訴家人,鄰居家的小男孩總要欺負她,恐嚇她。父母是從她經常畫的一幅畫裏瞭解到的。

一個男孩手裏揮舞着一根木棍,在他不遠的地方站着一個小女孩。

心理學有個很常用的畫樹測驗,這是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柯乞所設計的,通過隨意畫的一棵樹分析受試者的性格特徵,這對了解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我曾經通過畫樹測驗,打開了一個厭學小女生的心扉,幫助她走出困境。

二、負重而行,不如握手言和。

恐懼是由於感到不安全、受到威脅或沒有能力對付而產生的一種情感。

每個兒童都會經歷一些恐懼情緒,只要允許他們坦率地表現出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恐懼情緒都會被克服;反之,就會加劇,並最終成爲真正的困擾。

低齡兒童對惡劣天氣會有一些恐懼。例如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的時候,跟孩子講道理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去安撫:這些聲音只不過是烏雲在玩撞擊遊戲發出的聲響。“遊戲”“撞擊”這樣的詞淡化了孩子的恐懼。

小健5歲時,小夥伴們喜歡玩的滑梯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恐懼,從高高的滑梯滑下來,落差太大了,他很害怕。儘管那些小夥伴們說很安全,很刺激,他還是不敢爬上去,因此他們說他是膽小鬼,他難堪極了,爲此自卑了許久。就是現在,那種高高的玩樂項目依然是長大的他恐懼的,他沒玩過摩天輪,過山車,雖然那上面的人笑得燦爛,童年的經歷還是讓他難忘。

據調查:大約有40%以上的2~14歲的兒童至少有一種恐懼,許多兒童約有7種以上的恐懼。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有恐懼心理和表現,其中,6到11歲女孩的恐懼心理最強烈。

揹着恐懼負重而行的孩子,想想就心疼。

其實,只有當兒童的恐懼情緒超過一定程度時,才需要求助於專家。在其他情況下,只要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正確地理解從兒童那裏接收到的‘’預兆性信號‘’,就能夠爲他們做很多事情。

也就是說,我們自己是可以幫助孩子的。讓孩子和恐懼握手言和,更好地相處。

《兒童恐懼心理學》一書中通過解讀兒童的塗鴉解構了9種心理類型的恐懼情緒,從出生到12歲兒童恐懼情緒的發展,並詳細列舉了34種最常見的兒童恐懼情緒,圖文並茂,科學易懂地解釋了不同的恐懼的內容所代表的意義,幫助我們理解孩子的同時,也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

塗鴉,是孩子們表達自我情緒的出口,它幫助孩子們把恐懼情緒可視化。

而讀懂塗鴉,則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瞭解孩子們的方式,幫助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們能從容面對孩子出現的恐懼情緒,幫孩子正確去表達、面對,使得恐懼情緒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