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鳶尾、鳶尾和鳶尾蘭

錯過了拍攝第一波的巴西鳶尾,這次終於沒有錯過。在我看來,巴西鳶尾最漂亮的時候應該是它含苞待放的時候,猶如剝了殼的荔枝一般色如凝脂,潔白無瑕,像一個個用葉片託着的小白桃,在欲暖還寒的春風中晃動搖曳,美得不可方物。

花朵打開後才能觀察到巴西鳶尾一共有六片花瓣,其中外翻的三瓣前端爲白色,底端則長了褐紅色的斑紋,另外三瓣底部爲褐紅色斑紋,上面則變成了藍紫並白色線條相銜接的樣式,直立後翻卷,在裏面就是三個雄蕊、向外開裂的花葯和一個花柱。

以前認爲這就是鳶尾或者鳶尾蘭,只不過是叫法不同而已,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三個名稱各代表着一個品種,形態特徵各不相同。


以下爲百度資料:(巴西鳶尾、鳶尾和鳶尾蘭)(附圖)

一、巴西鳶尾

英文名爲Apostle’s Iris(意爲使徒鳶尾)或者Walking Iris(行走的鳶尾),1928年才被植物學家發現和命名。而英文名稱Walking Iris的由來,源自於巴西鳶尾的蔓延的生長習性。

巴西鳶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50釐米。葉從基部根莖處抽出,呈扇形排列,葉片2列,葉寬約2釐米,帶狀劍形,革質,深綠色。

巴西鳶尾的花從花莖頂端鞘狀苞片內開出,花莖扁平似葉狀,但中肋較明顯突出,花莖高於葉片,花瓣6枚,其中3枚爲外翻的白色苞片,基部有紅褐色斑塊,另3枚直立內卷,爲藍紫色並有白色線條。花被裂片6,兩輪排列,內輪裂片與外輪裂片不等大,花被管通常爲絲狀或喇叭形;雄蕊3,花葯多外向開裂;花柱1,上部多有三個分枝,分枝圓柱形或扁平呈花瓣狀,柱頭3-6,子房下位,3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蒴果。


二、鳶尾:注:鳶尾蘭和鳶尾是兩種不同科的植物,鳶尾蘭(Oberonia iridifolia)屬於微子目蘭科鳶尾蘭屬;鳶尾(Iris tectorum)屬於百合目鳶尾科鳶尾屬。

鳶尾(學名:Iris tectorum Maxim. )又名:藍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屬百合目、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直徑約1cm,斜伸;葉長15~50cm,寬1.5~3.5cm,花藍紫色,直徑約10cm;蒴果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6cm,直徑2~2.5cm。原產於中國中部以及日本,主要分佈在中國中南部。可供觀賞,花香氣淡雅,可以調製香水,其根狀莖可作中藥,全年可採,具有消炎作用。

花藍紫色,直徑約10cm;花梗甚短;花被管細長,長約3cm,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圓形或寬卵形,長5~6cm,寬約 4cm,頂端微凹,爪部狹楔形,中脈上有不規則的雞冠狀附屬物,成不整齊的繸狀裂,內花被裂片橢圓形,長4.5~5cm,寬約3cm,花盛開時向外平展,爪部突然變細;雄蕊長約2.5cm,花葯鮮黃色,花絲細長,白色;花柱分枝扁平,淡藍色,長約3.5cm,頂端裂片近四方形,有疏齒,子房紡錘狀圓柱形,長1.8~2cm。

蒴果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6cm,直徑2~2.5cm,有6條明顯的肋,成熟時自上而下3瓣裂;種子黑褐色,梨形,無附屬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


三、鳶尾蘭

鳶尾蘭(學名:Oberonia iridifolia Roxb. ex Lindl.):莖短,不明顯。葉近基生,5-6枚,二列套疊,兩側壓扁,肥厚,基部有關節。花葶從葉叢中央抽出,長20-25釐米,超過葉的1倍,近圓柱形,下部兩側有狹翅;總狀花序長達16釐米,直徑5-6毫米,下垂,密生數百朵小花;花紅褐色;花瓣卵狀長圓形,長0.9-1.1毫米,寬約0.6毫米,邊緣具不規則齧蝕狀齒;脣瓣輪廓爲寬卵形或近半圓形,長寬各約1.5毫米,不明顯的3裂。蒴果橢圓形。花果期8-12月。

生於林中樹上,海拔1300-1400米。產中國雲南,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