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藝術的靈魂

幾年前我自學陶笛,後來斷斷續續練習,自我感覺很多曲子吹得很流暢。

一天傍晚,我照例在陽臺上吹曲,過了一會兒,隔壁陽臺有人在敲玻璃,我以爲擾民了,回頭一看,一個戴無框眼鏡的小哥哥衝我一笑:“嗨!這是什麼曲子啊?”

我尷尬地笑笑:“故鄉的原風景,”頓了頓又說,“是不是吵到你了,不好意思。”

小哥哥笑着搖搖頭:“沒有,我也很喜歡音樂,你吹得不錯。”我正要客氣地回覆一句謝謝,他卻話鋒一轉:“可惜少了點東西。”

我詫異:“少了什麼?”

“感情。”他說,“你吹得很流暢,但感覺很空洞,沒有感情。”

接着他從房間抱出吉他,彈了一段和旋,我不太懂吉他,聽不出其中的奧妙,他換成指彈,我大概能聽出是《成都》這首歌。

彈完之後,他問我彈得如何,我說很好。

緊接着他又彈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緩慢的節奏,旋律優美又很抒情。

“是不是感覺這一首比上一首好聽?”我還沉醉在曲中,被他一句話拉了出來。

“是的。”我用力地點點頭。

“你覺得哪裏不一樣?”他問。

“這一首節奏比較緩慢,自然比民謠抒情優美。”我說。

“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他笑笑說,然後重新彈了一遍《成都》。

音符從指縫間流出來,悠閒慵懶,深情款款,彷彿真的置身於成都的街頭,一切都那麼享受,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

“其實不管是怎樣的曲子,只要融入感情,都不會太難聽。”他放下吉他對我說。

之前還以爲人家要表揚我曲子吹得好聽,想不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他給我分析了我存在的問題,雖然吹得很流暢,但空洞又沒有感情,只是把每個音符都吹出來,起承轉折把握得不是很好,氣息控制也不穩,節奏也不是很準確,所以聽起來總是差點感覺。

在他的建議下,我把自己吹的曲子錄下來,和大師吹的做對比,確實發現了很多問題,都是致命的小細節,他說的很對,我雖然能把每個音符準確地吹出來,但連在一起的音符沒有感情,整首曲子也就沒了靈魂。

後來我對照着大師的模板一點點練習,終於找到了其中的奧妙,在吹奏的過程中,心無旁騖,把感情深深浸入每一個音符。

幾個星期後,他在隔壁陽臺,向我豎起了大拇指。

那一刻,我才真正感覺到自己學會了那首曲子。

我漸漸發現,有些藝術品之所以有很高的價值,是因爲創作者在創造的過程中融入了深深的感情,它們不僅僅只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份感情的載體,是一個故事,是一首歌,是一個夢,它們的意義就是勾起靈魂最深處的共鳴。

我常常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感覺很枯燥、很煎熬,完成的效果也不好,究其原因,我在做的過程中總感覺遊離在邊緣,並未深深融入其中,也沒把感情注入進去,所以才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若是做熱愛的事情,我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融入很深的感情,精益求精,最終得到一個很滿意的結果。

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只要融入感情,都能做得很好。興趣固然是最好的老師,但融入感情會讓我們更加熱愛所做的事情,從而將它做得更好,並且樂在其中。

但願我們都能享受融入感情這個過程,也能得到盪滌靈魂的結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