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考題整理2021027~~隋唐宋元史27:北宋的滅亡、四大發明、科舉制

(2017年臨沂卷,第6.26題,共2+15分)

5.英國著名的經濟史學家麥迪森寫道:“早在公元10世紀時,中國人均收入就已經是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國家,而且這個地位一直持續到15世紀。”這期間,被金滅亡的漢族政權是(  )

A.遼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考點】靖康之變和北宋的滅亡.

【解答】960年漢族的趙匡胤建立北宋,1127年(12世紀)金滅北宋.故被金滅亡的漢族政權是北宋.故選B. 

6.中國人在傳統節日、婚禮、慶典、廟會等場合,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對圖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特別多,在中國古代,對這種燃放物的生產起了直接促進作用的是(  )

①造紙術的發明  ②印刷術的發明  ③指南針的發明  4.火藥的發明。

A.①②③      B.②③4

C.①③4        D.①4

【考點】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紙的發明和改進.

【解答】在漢代以前,我國古代人類書寫材料主要有龜殼、獸骨、竹簡等,其中又以竹簡使用較多.歷史學家在考古中發現了西漢時期用麻做的紙,說明當時已經發明瞭造紙術.東漢時候,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使得造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從而使紙逐漸普遍使用,成爲主要的書寫材料.據所學知,火藥是唐朝時期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到了唐末,火藥已應用於軍事方面,出現了早期的火藥武器.所以對鞭炮的生產起了直接促進作用的是造紙術和火藥的發明.故選D.

26.下列材料摘編自2017年2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網上的《絲綢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交融》一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造絲綢、製作陶瓷器、種植茶葉的國家,可以說,絲綢、瓷器、茶葉是中國文明的符號,各色的絲綢織品、瓷器、茶葉成爲了絲綢之路上最具中國特色的交換貨品,由於大宗的中國陶瓷製品後來都經海道外銷到亞、非、歐,因此,海上絲綢之路也被稱爲“陶瓷之路”。中國的瓷器備受西方貴族的青睞,被認爲是奢侈品。

(1)絲綢之路上最具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這條道路是西漢時期誰率領使團開通的?材料一中的“陶瓷之路”是指那條路?

材料二 :許多現代西方國家的文官制源於中國的科舉制度,中國早在公元前的西漢時期,就實行通過考試錄用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發展爲科舉制度,中國選拔官員的這套制度在17世紀傳到西方後,被稱爲文官制。伏爾泰、魁奈等思想家大力呼籲西方建立文官制,認爲它是世界上最開明的選拔官吏的辦法。隨後,法國、英國、美國等許多國家相繼建立了文官制。

(2)根據材料二,現代西方國家的文官制源於哪種制度?在古代中國,按照這種制度錄用的官吏必須把哪家學說作爲正統思想?

材料三:  絲綢之路是一條多種宗教、思想、文化、藝術傳播之路。佛教作爲外來文化,爲中國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南北朝以後摩尼教、襖教、景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相繼傳入中國。中國對僑居民族、外來宗教寬容以待,對各種文化兼容幷蓄,使中華文明因海納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終,儒、釋、道三種文化合流,發展成爲中國主流的傳統文化。

(3)依據材料三,古代中國對外來的文化持何種態度?在“中國主流的傳統文化”中融入了哪種外來宗教文化?

(4)綜合上述三則材料,談談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作用。

【考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

【答案】

(1)綢織品、瓷器、茶葉;張騫;海上絲綢之路.

(2)中國的科舉制度;儒家.

(3)兼容幷蓄;佛教.

(4)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成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