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說說文科生

今天偶然刷到一條儲殷的抖音,對“當今文科生是否多了”一事,儲殷老師做了一番分析。結論是,文科生確實沒有理科生喫香,我們確實不需要太多文科生,但是我們需要有人文素養,有文化底蘊的理科生。

說到分科,最早應該就是在高中時期了。我記得高二的時候,就開始分文理科了。沒有人告訴我文科將來做什麼,理科將來做什麼。文科和理科未來的就業方向是怎樣的。當時我哦只是知道,我對物理和化學不太感興趣,當然我政治一般,歷史還有些沒入門。我真正好的科目,是語數外。那時候也不知道是從哪裏來的認知,就是覺得文科就天生是爲女生準備的。所以當初分科沒有考慮啥,直接就選了文科。所以後來我但凡看到理科班有女生,就覺得特別驚豔,驚爲天人。

後來到了大學,依舊順理成章還是讀文科。實際上我覺得我對本專業的學習並沒有喫太透徹。而大學後竟然連數學也沒有了,這更讓我對理科更加陌生。

等參加工作後逐漸發現,理工科的學生,就業面確實要比文科廣許多。另外如果做科研的話,確實理工科的更容易出成果。

前兩天剛好又偶然看到了楊振寧和莫言的有趣對話。這兩個人很有意思,一個是書香門第,一個是農民子弟,一個是科學家,一個是文學家。但是他們的對話裏,卻透露出這樣的信息,科學裏需要想象力,文學裏也需要邏輯。

那麼再回到開頭的話題來,儲殷老師說文科生之所以多了,主要還是因爲高校擴招的結果。開設文科成本比理科低,自然容易在二本類的院校裏開起來。但是從裏另一個角度講,文科瞧不上理科,理科瞧不上文科,這樣的鄙視規則,真的是對誰都沒有好處。

真正好的局面,應該是打破學科壁壘的學科融合。實際上近兩年國家也在有意識有這樣一個引導,提出“新文科”這樣一個概念。也就是提倡文科的產學研融合,文科與互聯網融合,與大數據融合,與信息技術融合,再運用到工業科技中去。

如此看來,文科生的用武之地在哪裏呢?如果是文科的老師,那麼他們的教授對象,除了本專業的文科外,還有理科生,因爲要讓他們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要有文化底蘊。可是如果想讓一個理科生具有人文氣息,到大學來恐怕就遲了些,這些素養的薰陶,早在中學,甚至小學就該做起來。

總之啊,說去說來,還是說了個寂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