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差生的思維在於“覺醒”

今晚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第78條“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這一條內容主要講了一個叫巴甫裏克的學生,在剛入學時很聰明、活潑,但過了不久就變得少言、膽小和過於守紀律了。教巴甫裏克的女教師認爲他是思維遲鈍的兒童,於是對他跟蹤輔導,不讓他有喘息的機會。但是事倍功半,巴甫裏克不但沒有進步,反而越來越遲鈍了。但有一次”我“帶他去田 野裏和樹林裏玩,巴甫裏克好像變 了一個人,他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他觀察植物和動物的有趣的事情,令我們刮目相看。

女老師始終認爲巴甫裏克是屬於那種智力低下的學困生,必須加大力度輔導,讓他一刻也不能偷懶,在她心目中,巴甫裏克是屬於那種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孩子。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巴甫裏克在生物室裏觀察那些新奇的事物內心激動的心情與”我“訴說後,讓”我“感覺到這個孩子頭腦裏的世界是多麼豐富而奇特。女教師還是一如既往地認爲巴甫裏克不是讀書的料,她必須緊緊地抓住這孩子的手,讓他多往教科書這條路上走,其實學校有一批這樣的所謂”好老師“,他們善意地愛護學生,讓學生儘可能地去摳書本,但他們的這種關心歸根到底卻適得其反。

巴甫裏克從四年級升上五年級後,他脫離了女教師的魔爪,學習生活有了一些快樂,最讓他感興趣的是植物課,他可以在實驗中盡情實現自己的設想,他學習果樹嫁接技術,在實驗過程中不斷地追問、思考,培育出了不用嫁接就能生長的樹苗,這個創舉讓所有人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他的生物老師對他給予高度評價:他是一個真正的試驗者,是未來的學者,天才的園藝家!巴甫裏克上課積極思考,他頭腦裏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問題,有時連老師都解決不了,這正說明巴甫裏克對一些事物持批判態度,他要真正弄清楚並朝着真理的方向前進。從這件事情上給予了我們這些教育人很大的啓示:巴甫裏克這一變化稱爲”思維的覺醒“。在一些課上,當理論性的概括跟周圍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之間的聯繫比較複雜和不太明顯時,這孩子的思想就”覺醒“得慢一些。反之就快。這個孩子的思維覺醒,迅猛的智力發展、對知識興趣的增強,這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老師善於成功地開發出他的天才和創造性勞動的稟賦有着直接聯繫的。

巴甫裏克最後一直很優秀,學習上的成績 一年比一年優秀,中學畢業後,進了農學院,成了一名出色的農藝師。

閱讀方法的收穫:經過第四次課程直播,王小龍老師解讀了知性閱讀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我學習這一條時先一段一段讀,邊讀邊寫批註,讀完這一篇後整體感覺一下,如果看不清整體,那是我們的部分不清晰,需要不斷地走進文本,不斷地去關聯,每一段主要是在講什麼。按鄭建業老師學習《給教師的建議》的方法,每學完一段概括成一句話,然後連起來,抓住文章的主旨,把文中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慢慢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剛開始閱讀這篇文章時,我是按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去感受、理解的,這就是同化。看到不懂、不理解的地方,我既有的認知結構就需要重新調整,這時我的圖式就發生了增長,通過不斷地思考、比對,我就完善了自我的圖式,這就是順應,當我用自己的語言把文章內容概述出來時,我對這篇內容的理解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平衡。讀書最終的目的是爲我所需,爲我所用!學習完這篇文章後,我把讀後的感想通過寫出來,理論與實踐相互編織,這纔是真正的知性閱讀。

結合實際的感受: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像巴甫裏克這樣的學生,他們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可能會讓一些老師產生判斷上的誤差。很多單純從分數上來衡量爲”差生“的學生,其實他們的智力並不差,老師只有走進他們的內心,與他們對話,讓他們放下恐懼和擔心,在一種輕鬆、愉悅的環境中,他們的智力就會彰顯出來,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他們想像的翅膀和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一定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