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二)

從愛走向獨立

成人不獨立,便沒有力量承擔生活的重壓。孩子不獨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

一個不獨立的孩子,整天察言觀色,謹小慎微,在長久的壓抑下,會逐漸喪失自我,成爲一隻迷途的羔羊。

當媽媽的,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但是,爲什麼我們大多數的母親,明明意識到這一點,卻做不到呢?

因爲我們也沒有長大,也在渴求愛。一個缺愛的“孩子”,怎麼能給出愛呢?事實上,我們沒有辦法給到別人我們沒有的東西。

同時,我們特別希望老公回家能多關照我們。尤其當我們下班回家,很累了還要做家務,兒子又在“搗亂”,我們氣不打一處來,無法控制,就會對孩子大吼:“你怎麼這樣…”我們氣得不得了。於是,你很委屈地抱怨:孩子爲什麼不體諒我呢?老公爲什麼不安撫我呢?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被接納、被愛、被肯定的渴求。當這些渴求被滿足的時候,會形成高自尊;當這些渴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會在以後的日子裏繼續去尋找。

我們原本想,當我們有了孩子時,我們會更愛我們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比我們成長得更好,但我們卻做不到。因爲我們的童年大都成長得不好,那些不好的東西已經作爲潛意識積澱在我們身上,我們也在用這些東西對待自己和孩子。(還有一些老人,生活當中那些所謂的添麻煩的“老小孩”,既不是正常的大人,也不曾是正常的孩子。“老小孩”的狀態就是個孩子,他折磨自己,不過是想用這種方式得到愛和關注。)

如果一個孩子想做卻不敢去做的時候,這個孩子會怎麼樣呢?這個孩子如果長久地受到壓抑,自己壓抑自己,他的人格發展和能力發展會有非常嚴重的障礙。這種壓抑很有可能是連續性行爲所致,而不是偶然的。

很多家長會說,我已經壓抑過我的孩子,這可怎麼辦?不要擔心,一個人的開悟什麼時候都不晚,現在暫停無效行爲,開始學着去愛,去愛別人,特別是去愛自己。帶着有愛的自己,才能真正影響到孩子。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很多孩子穿鞋的機會被父母剝奪了,因爲幼兒穿鞋、繫鞋帶這個過程特別慢,而我們每天早晨上班很着急,所以我們會代勞,給孩子穿鞋子、係扣子,認爲這樣省時間。時間久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削弱了,而依賴感卻越來越強了。

我們成人認爲某個經驗好就強迫孩子接受。大多數的孩子經過強制後,這方面的能力就被成人奴役了。他跳不出成人給他設的框框。很多奴役(控制)我們難以覺察。這一部分恰恰表現在我們最看中的“說教”行爲中。

成人不要“教”給孩子什麼,就讓孩子先自己做,把他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起來,等到6歲以後,孩子的基本概念都建立了,再教技能。

怎樣理解孩子?

我們常會看到這種現象:孩子一旦開始獨立,父母會說“這孩子太犟了!這孩子怎麼會這麼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要成長,要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長,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開始產生矛盾了。我們要學會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反之大人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因爲,大人什麼樣,孩子就表現得什麼樣。

當孩子失去了發展自己的自由,也就習得了限制別人自由的習慣。這就是我們成人總會去控制別人的根本原因。

只有付出心血,讓成長的一分一秒積攢起來,纔可能成就一個非常成功而幸福的孩子。

孩子要喫餅,那孩子會想要一個整塊的,而不是半塊的,“掰”意味着破壞了一個整體的完整,咬一口卻不算破壞。這就是孩子的心思!我們發現幼兒對事物有一種堅定的追求——完美的審美觀。一個在審美情趣方面很高雅的孩子,長大後不會很平庸,也不會很野蠻,更不會很庸俗。

所以,我們大人寧可浪費一點,也不能破壞孩子的這種完美追求。因爲這個時候節儉的觀念還不可能在他心中形成,但是審美的觀念卻是他正在發展的關口,一定要幫他建立起來。

孩子的內心世界比天還要寬廣,只要我們潛心去愛孩子,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美好。有一天,自由和愛都會在漫長的童年時代過去,然後在一個人身上形成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質。

自由與紀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