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夫人盧叢璧的丈夫杜才幹

盧叢璧,唐高宗李治的乳母,唐朝正一品的燕國夫人。

以往在討論這位燕國夫人的時候,我們往往着眼於她的生平以及在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地位,對她的丈夫杜才幹只是一筆帶過。然而盧叢璧之所以會進宮,之所以能成爲唐高宗的乳母,正是因爲丈夫杜才幹謀反被誅,所以今天我們就把目光轉向隱沒在盧叢璧身影后的這個男人——杜才幹。

杜才幹其人,史書着墨不多。根據《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目前可知道的是杜才幹早年追隨李密,對李密可謂是忠心耿耿,後來武德元年李密降唐,杜才幹在殺掉了背叛李密的邴元真後,以濮州歸順唐朝。

僅以這些史料,我們無法得知杜才幹的家世到底如何,不過考慮到他在武德三年迎娶盧叢璧爲妻,由此或可略窺其出身。

畢竟盧叢璧出身大名鼎鼎的范陽盧氏,高祖父盧崇、曾祖父盧柔、祖父盧愷歷仕北魏、北周、隋朝,且世代與博陵崔氏名聲最著的第二房、京兆韋氏逍遙公房,乃至北魏皇室結親,門庭有多顯赫可想而知。再加上當時貴族最講究門當戶對,杜才幹能以盧叢璧爲妻,其家世如何,也可想見

當然,杜才幹除了擁有良好的背景條件外,他自身能力也相當出衆。根據《唐上柱國邢國公李君之墓銘》上的記記錄可知,杜才幹降唐後僅過了一年,也就是武德二年時就被賜予了從二品的聞喜縣公一爵。

雖說皇帝招降一些人才後給些優待也是很正常的,並不代表這就是皇帝真的特別看重這位臣子的象徵,不過盧叢璧墓誌上的記載則進一步完善了杜才幹在武德年間的官職變遷。

“年十有八,歸於杜氏,即大唐滑州揔管、宗貝二州刺史、上柱國、平輿郡開國公杜使君其人也。”

從這條記載中可以發現,杜才幹在武德年間最高做到了滑州總管、宗貝二州刺史、上柱國、平輿郡公。其中平輿郡公是正二品的爵位,比之武德二年時的聞喜縣公明顯升了一級。

而這一級爵位的變動,可以斷言是杜才幹在武德時期表現出了相當出衆的將才和武功才獲得的,否則李淵既沒必要也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加封一個和自己不沾親不帶故的人的爵位。

同時由杜才幹任職滑州總管、宗州刺史、貝州刺史這些職位來看,杜才幹的能力也不容小覷,所以這才能在人才濟濟的唐初管轄一方。

不過問題也由此來了:杜才幹入唐後頗受重用,那他爲什麼還要謀反呢?

事實上對於杜才幹謀反一事,史書上只有一句“才幹以謀逆誅”,寥寥幾字就給了一個結局,至於杜才幹何時謀反、爲什麼謀反,皆沒有提及。所以接下來我們就重點說說杜才幹謀反的時間和原因。

首先說說謀反的時間,可以斷言在武德九年末到貞觀二年六月之間。

因爲李治就是出生在貞觀二年六月,一出生就需要乳母,所以杜才幹謀反時間絕對不會晚於這個時候,否則盧叢璧也沒法進宮更沒法被選上乳母一職。同時,考慮到盧叢璧存在宮中產子的可能性,所以杜才幹謀反最早也不會早於武德九年末。

杜才幹謀反的時間點大概可以推算出來,那麼杜才幹又是爲什麼要謀反呢?這就與杜才幹本人的性格與經歷有着莫大的關聯了。

杜才幹是個相當重情重義、愛憎分明的人。當年因爲追隨李密,對李密忠心耿耿,眼睛裏也揉不得沙子,看到有人敢背叛李密,杜才幹是想盡方法也要殺了對方。

這種性格可謂是相當的剛烈,不過這份剛烈與忠誠也素來爲上位者所喜歡,所以杜才幹入唐後備受李淵的看重,一入唐就封了聞喜縣公不說,後來又是晉封爲了平輿郡公,更掌一方大權。

再加上杜才幹謀反的時間與李淵被迫退位成太上皇有着高度重合的地方,所以對於杜才幹謀反的原因,幾乎是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個可能性——

武德九年八月,李淵正式退位成了太上皇,以杜才幹愛憎分明的性格,看到對自己有顧遇之恩的李淵被逼着下了臺,杜才幹對此會一點想法也沒有?

再加上貞觀元年一整年都不太平,先有燕郡王羅藝謀反,又有長樂郡王李幼良勾結突厥,後有義安郡王李孝常、長孫安業等人謀反,這樣接二連三的動靜對杜才幹想必會有所觸動。

只不過杜才幹並非孤膽英雄,從他願意以濮州降唐的舉動來看,顯然也是個識時務者,所以杜才幹謀反應當並非單獨起事,而是與他人一起結謀。畢竟如果杜才幹是單獨謀反的話,史書上肯定會記載一筆,但是從各處史料來看,杜才幹顯然是追隨他人一起謀反,所以纔會淹沒無聞。那麼他最有可能與誰結謀呢?

我們還是先看回貞觀元年已經明確的三件謀反案,第一件就是燕郡王羅藝。因爲羅藝在武德年間的時候得罪過李世民,所以新皇即位,羅藝自然擔心李世民會不會打擊報復自己,於是起兵謀反,想要自己當皇帝。

第二件是長樂郡王李幼良,因爲被人告發私下裏養死士,試圖逃到突厥結果被抓了回來。這一件嚴格說來,其實性質並不屬於謀反。

第三件就是以義安郡王李孝常、長孫安業爲首的謀反案,這一樁謀反案可謂是貞觀初牽涉最廣的一樁大案了。起因是李孝常想當皇帝,而長孫安業因爲忌憚曾經苛待過的妹妹當了皇后,於是一干人等決定起事。

撇開李幼良那一件不談,羅藝和李孝常兩者之間,杜才幹最有可能摻和的是哪一樁呢?答案是,李孝常。

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如果杜才幹是跟着羅藝一起謀反,羅藝所在的涇州與杜才幹所在的滑州相距甚遠,兩人勾結的過程不可能在史書上一點痕跡都沒有,更不可能羅藝謀反一事對杜才幹這個主謀之一隻字不提。

其二,李孝常、長孫安業的謀反案在史書上記載不多,不過從各處的史料來看,牽連甚廣,明確參與謀反案的就有李孝常、長孫安業、劉德裕、元弘善等人,而被牽連的又有劉弘基、長孫順德、韋元整、劉文贊、賀婁善積等人,最後處死12人。但是具體是哪些人,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羅列出來,所以杜才幹很有可能就在這份死刑名單上。

其三,李孝常準備謀反是在貞觀元年十二月份,爲什麼選在這個時候呢?因爲快要過年了,在外之藩的王子皇孫都要回京,一些地方大員也要回京準備朝賀,所以李孝常趁機回到京城籌謀此事,而杜才幹作爲滑州總管也要回到京城,這樣一來這羣人的作案時間就同步了。

至於作案動機,那更是不要太同步:

李孝常因爲兒子犯了劫盜罪被李世民殺了,所以想幹掉李世民自己取而代之;

長孫安業當年趕出家門的那對兄妹,現在一個是皇后一個是國舅,唯恐被報復於是想幹掉李世民;

劉德裕表面上幫助李孝常稱帝,其實自己也做好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打算,不過前提是先幹掉李世民;

杜才幹對李淵被迫退位十分不滿,想要藉機幹掉李世民。

綜合以上分析就可以明瞭,杜才幹謀反的時間、原因爲何。只不過值得推敲的是,杜才幹謀反一事是否真的屬實,因爲從盧叢璧後來的表現來看,她屢次在唐高宗李治面前訴說自己的丈夫是被人冤枉的。

雖然唐高宗拒絕了她的請求,但並沒有斷言杜才幹是真的謀反了,而是說:“這是先帝時候的事情,我作爲先帝的兒子,怎麼可以追究之前的事。”

因爲如果重審杜才幹的案件,那就相當於對先帝的旨意提出了疑義,若是給杜才幹翻案,更是等於徹底推翻了先帝的決定,這極爲講究孝道的古代顯然並不合適。《隋唐嘉話》的作者劉餗也因此點評道:“昔漢文不敢更先帝約束而天下理康,若高宗拒乳母之言,近之矣。”

儘管盧叢璧爲丈夫伸冤未果,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憑藉唐高宗對自己的恩寵多次提出請求。從這番舉動可以看出,至少盧叢璧是真心實意地相信杜才幹是沒有謀反的。

那麼杜才幹是真的謀反了,還是被人栽贓陷害的呢?很遺憾,目前沒有任何實錘能做進一步的分析與論證。所謂的“杜才幹感激李淵對自己的提拔從而意圖謀反”,這一動機也不過是推測出來的,並非鐵板釘釘的證據。所以若說杜才幹因爲涉嫌謀反被殺從頭到尾是一樁冤案,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當然,無論杜才幹是否真的參與了謀反,他的下場都是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而作爲謀反者的家眷,盧叢璧也因此籍沒進宮。

只是對於盧叢璧來說,籍沒進宮也未嘗不是一份機遇。因爲她很快就被選爲了長孫皇后第三子李治的乳母,由此獲封正三品范陽郡夫人,備受唐太宗的看重與嘉獎,在李治初登帝位後,就掌管了後宮大權,並晉封正一品的燕國夫人,最終得以在興寧裏的御賜宅邸裏安享晚年。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於盧叢璧而言,這或許反而是件幸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